“你们的问题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走访“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
- 发布时间:2015-01-19 19:07:3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月19日电(记者 姜微、季明)“平安租赁增资扩股频繁,审批时间过长,在自贸试验区内能否变成备案制?”
“富士胶片在上海的总部具有国际采购业务功能,但由于离岸业务无法取得进口货物单证而无法完成支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目前只能投资二级市场,未来能否将投资范围扩大到场外市场等?”
18日下午2时,位于浦东新区塘桥新路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会议室,来自8家融资租赁金融机构的高管与陆管委、上海“一行三局”负责人济济一堂,谈论的关键词只有一个——“自贸试验区”。
在被划入上海自贸试验区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一连两周举办了9场企业恳谈会,听取非银机构、总部经济、融资租赁、航运业、私募、公募基金等一茬茬企业对自贸试验区的诉求。结果场场爆满,会议结束时间一拖再拖。
姨富嵘希来自企业的代表连珠炮式地提出各种问题。浦东新区副区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主任简大年告诉记者,企业提出的问题都很中肯,陆家嘴将用好用活自贸区已确定的54条扩大开放措施,开放的力度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半个多月前,上海自贸试验区面积由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浦东的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都被纳入其中。如何跳出“铁丝网”来办自贸区,如何发挥陆家嘴、金桥、张江的已有产业优势扩展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功能,如何以浦东新区一级政府为依托升级压力测试,成为自贸区“扩区”后必须回答的试卷。
与金融机构云集的陆家嘴不同,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以先进制造业闻名中外,一度有“世界名牌金桥造”的美誉。记者来到金桥时,这里正在忙着编制进入自贸区后的新产业规划,25年前编制了最早的金桥规划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此次又参与到“自贸区版”金桥规划的编制工作中。
“工作的节奏很快啊!上周我们一连开了五个会研究规划问题,感觉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那股子劲儿又回来了!”朱晓明说。
在金桥的新规划中,不乏“工业4.0”“大云平移”等当下最热门的词汇,而从出口加工区升级为能够代表中国先进制造业与世界竞争的开发区,诞生诸如“特斯拉”这样的颠覆性创新产品,则是金桥在自贸区时代的目标。
对于上海自贸区而言,将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张江纳入版图之中,也将有效缓解过去功能较为单一、创新能力薄弱的先天不足。张江一家外资医药研发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国内的新药审批速度太慢,希望进入自贸区后,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方方面面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改革需要突破的方向。”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除了12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外,浦东全境都已成为自贸区的辐射区域,今年浦东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具体措施包括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制订和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逐步实现全部行政权力标准化管理。
“扩区”之后,最初的自贸区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来到位于外高桥的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发现这里依旧繁忙。
“原以为扩区以后能够轻松点,但年初到现在每天还是有800件以上的业务量,一点都不少。”上海市工商局自贸区分局企业注册科副科长王连凤说。而为了兑现“材料齐全4天就可拿到营业执照”的承诺,一线工作人员几乎天天都需要加班。
王连凤告诉记者,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9月底挂牌以来,累计新增企业近1.5万家,新设外资企业2114家,同比增长10倍。
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我国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贡献,而改革的操作者们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记者了解到,2015版负面清单的制定工作正在推进之中。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说,这一版负面清单的调整重点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增强管理措施的透明度,要让市场主体充分可预期。
夜深了,从长江口到黄浦江畔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仍然灯火一片。血脉中早已融入改革基因的上海,不断在前进路上破除障碍险阻,支持自贸区先行先试,朝着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