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发布时间:2015-01-17 05:52:4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近年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保障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读者来信认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医患双方应加强沟通与理解,同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推动健康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

  医患本是共同体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实现健康梦的基础和前提。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本是同盟军,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生去实现,医生也在诊疗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技能。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笔者认为要改善医患关系,关键要让医生和患者形成统一战线。

  医患之间要想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离不开双方有效沟通。医护人员掌握沟通艺术,与患者加强沟通,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去年,我们接诊一名中年冠心病患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很成功,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但前来就诊时,患者满面愁容。经仔细问诊后得知,术后患者从网上了解到,动脉桥只能维持10年。对这种错误信息,本来医生用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给患者解释清楚。但由于缺乏沟通,导致该患者以为自己最多也就活10年,从而心情低落。经过我们耐心解释后,该患者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和患者接触过程中,医生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对患者产生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如果医患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再好的药物和治疗手段,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笔者强烈呼吁尽快实行医药分业。目前,药品经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价格严重虚高。应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实行监管,打掉医药环节中的利益链。只有实现医药分开,切断医院运行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医生和患者回归利益共同体关系,营造良好医患关系的土壤。

  (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 周 鹏)

  加强沟通化纠纷

  前些日子,妻子因为血尿问题到某省级大医院看病。在耗时两个多钟头的排队挂号之后,终于轮到她,教授在简单询问后,便开了张左肾造影的检查单。经过两周的等待,妻子终于拿到了检查结果,却发现报告单上显示的是右肾情况。想要找医生询问,却被检查医生和开单医生之间推来推去。如此一番,让妻子自然对医院产生了抵触情绪。

  近年来,医患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首先,是因为医患双方缺乏沟通。患者来医院看病,本就在担心疾病的危害,如果再碰上医务人员态度生硬,对患者无疑是双重打击。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诊疗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

  其次,医患双方都需更新观念。当前,少数医务人员“认病不认人”的惯性影响还未彻底消除。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对医学的未知性和风险性缺乏了解,认为花了钱就一定能治好病,达不到理想效果就产生不满情绪。

  再次,患者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发生医疗事故之后,患者维权成本很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依然十分困难,这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搭建医患双方互信沟通、理性交流的平台,加强沟通化解纠纷。

  (湖南省长沙市 谭铁安)

  换位思考心比心

  近年来,医患纠纷在各地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也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笔者认为,如果医患之间都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看问题,可以化解许多纠纷,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一,医务人员应强化服务意识,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要通过教育、管理和监督,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二,患者应理性看待医疗问题。政府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生命观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理念和生命观。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理解医学的局限性。患者应体谅医生的压力和辛苦,遇到纠纷应努力化解,心平气和地达成共识。

  第三,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调解机制。鼓励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矛盾,对于复杂的医患纠纷,应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将医患纠纷纳入规范化解决渠道,使医疗机构从繁重的医患纠纷处置工作中解脱出来。第三方调解机构也要在依法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用专业的水准、公正的态度,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努力。对于不想通过调解或者对调解结果不满意的医疗纠纷,应通过医疗诉讼的方式解决。

  (湖北省麻城市 袁祖德)

  健全制度解难题

  医疗纠纷、医患矛盾是近年来各地普遍面临的社会治理难题。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化解医患纠纷,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防范机制。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延伸、医疗救助制度为托底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创新保险产品、运营和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提高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贫,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

  二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取消以药养医,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从体制机制上逐步消除医患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从根本上解决因体制机制问题引发的医患矛盾和冲突。加快建立家庭医生、分层诊疗、临床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缓解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

  三是建立强制医疗赔偿保险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强制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由商业性保险公司运作,使医院赔偿转变为保险公司理赔。设立医疗损害赔偿基金,实行统一管理,专项使用。通过赔偿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促使医院和医生加强自律,发挥行业和社会监管的积极作用,规范医院和医生的执业行为,分散医院的行业风险和医生的职业风险,营造和谐有序的诊疗环境。

  (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 潘铎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