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马铃薯主粮化和“我的中国胃”

  • 发布时间:2015-01-17 01:30:5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就算吃遍山珍海味,也找不到一种滋味能取代来自酸辣、炝炒或醋溜土豆丝的爽脆可口;即使走遍世界各地,仍然会对诸如“土豆烧牛肉”“地三鲜”这样的家乡味道念念不忘。几百年来,“土豆君”作为一种“舶来”的作物已然成为国民餐桌上的经典家常菜,所以乍听说马铃薯将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时,有点发懵。

  就像张明敏唱的“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一样,“我的中国胃”也是个认死理的主。拿土豆的吃法举个例子:一块七分熟的牛排配半个烤西红柿、一撮熟西兰花和一块烤土豆,吃一顿是“美味”,第二顿就是“还行”,连吃三顿试试?要说“中国胃”其实并不挑剔,即便馒头稀饭腐乳咸菜也能粗茶淡饭将就一餐,但“中国胃”的乡土情结甚至比“中国心”更根深蒂固,那是一种流淌在民族骨血里的天性。因此,再喜爱土豆的中国人,也一定要建立在中式烹调基础上,这一点可能在国外有过长期生活经历的人更有发言权。

  不过,此次提出的马铃薯主粮化并不是简单地用蒸土豆烤土豆代替米饭馒头,而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成馒头、面包、面条等主食。所谓主粮化,实际上是一种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那么我想这个对于“中国胃”来说是可以商量的。至少,已经流行于大街小巷的“土豆粉”味道就挺不错的。

  不知数个世纪前,中国人刚接触到陌生的马铃薯时是什么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粮食贸易不发达的年代,马铃薯不仅成为高寒恶劣环境地区的重要粮食来源,还作为一种度荒作物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历朝历代都为之头疼的饥荒问题。就在马铃薯一点一点调和人与环境矛盾的同时,民间智慧也在不断开发这种粗犷的食材,将其精细化为千百道风味。如此“缠缠绵绵”几百年之后,“土豆君”和“中国胃”就再也分不开了。

  而今,无论是出于对食品安全和膳食健康的考虑,还是顺应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和开发技术发展的大势,“土豆君”将面临自己在中华食谱上的又一次华丽转身。这次,作为资深吃货的国人又会弄出什么新花样来抚慰“我的中国胃”呢?“马铃薯主粮化”还会需要像“马铃薯中国化”一样长的时间吗?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