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曼哈顿地标的法兰西印记

  • 发布时间:2015-01-16 01:00:4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皓  责任编辑:罗伯特

  纽约客无法想象没有法兰西的曼哈顿会是何种光景。两百多年来,太多的法国元素从方方面面深深渗透在纽约客的日常生活中。侃几句法国话,瞧法语电影,搓法式大餐,尝法式点心,品法国红酒,听法国音乐,一直都是曼哈顿的经典时髦。

  自由女神雕像的由来众所周知。许多举世闻名的曼哈顿地标--雄踞天际的帝国大厦、飘逸流畅的克莱斯勒大厦、气度非凡的洛克菲勒中心、恢宏华贵的大中央火车总站、精致典雅的大纽约公共图书馆、庄严雄伟的纽约市政厅无一不深深地烙上了法兰西的印记。

  在真正老纽约客心目中,曼哈顿的不朽地标非帝国大厦莫属。这并非因为它以一柱擎天之姿,顶着全世界最高建筑桂冠长达41年(从未有第二座建筑打破这个纪录)。而是它带给纽约乃至世界的记忆 - 忧郁浪漫优雅严谨。从开工到落成仅410天的“帝国速度”,创造了大工业化时代罕见的世界建造奇迹。

  “艺术装饰派运动”起源于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为争世界第一高的桂冠,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这两栋均以艺术装饰派风格设计建造的摩天大厦,在曼哈顿拼得你死我活奇招百出,赚足报纸版面和纽约客的眼球,最终由帝国大厦拔得头筹。这世界第一和第二摩天大厦,向全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大工业化时期现代建筑的艺术和人性的一面——摩天楼不一定是刻板单调冷峻。艺术装饰派的设计元素从此全面渗入汽车、服装、家具、建筑、广告、日用品等各个领域,引领了世界风潮,为此艺术风尚的全球大流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说到曼哈顿的法兰西元素,绝对离不开生于纽约的格什温。曼哈顿的格什温酒店和格什温剧院,无时无刻地在提醒世人法兰西对于美国的影响。格什温剧场是依照法国“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风格设计并建造,为纪念格什温兄弟而命名。誉满全球的“全美戏剧名人堂”就设立在此。哥哥先出道,但名气和造诣均不如弟弟小格什温,他的《蓝色狂想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不朽的现代派作品。

  离开帝国大厦几个街口,在流光溢彩的第五大道边的格什温酒店,是典型的法兰西学院派建筑。此地原名“锡盘巷”(现为西28街),是美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也是格什温早年“北漂”的地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曾是全美最大的音乐出版商和作曲家聚集之地。作曲和伴奏离不开钢琴,巷子里整日流淌着叮咚的琴声,宛如敲击锡盘一般。

  法国音乐大师拉威尔游历纽约期间,就在锡盘巷居住。年轻的格什温欲拜他为师,得到的却是“法兰西和美利坚都不再需要更多的二流拉威尔,它们都祈望着出现一位一流的格什温。”拉威尔一席话,日后促成开现代音乐之先河的经典之作《美国人在巴黎》的诞生。而它的第一乐章恰恰就是典型德彪西的法兰西印象派调子。按中国的辈分来论,格什温当算是印象派音乐巨擘德彪西的徒孙,因为德彪西与小他一轮的拉威尔是忘年交。两人惺惺相惜,有人曾称拉威尔是德彪西的徒弟,老德却称赞小拉的艺术造诣绝不在自己之下。

  格什温曾自述他的巴黎情怀。如同一个非典型美国游客一般,悠闲地溜达在鹅卵石砌就的巴黎大街小巷,徜徉在波光粼粼的塞纳河畔,嗅到空气中的淡淡葡萄酒香和发酵奶酪或蒜香面包的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但他好像没有提到过枫丹白露的艺术盛宴、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巴黎圣母院的低回钟声和左岸咖啡馆的拉丁氛围。

  格什温在1928年3月从纽约到巴黎。塞纳河畔的早春,文学艺术巨头们云集。与海明威、毕加索、马蒂斯、达利、泽尔达等人的交游,让小格找到了激情和灵感,成功创作交响音画《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也称交响诗)。同年12月,此曲在曼哈顿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一炮而红。飘荡在空中若隐若现浪漫绝美的法国香颂,被不知多少艺术家赞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民间小调。香颂将格什温深深缠绕在情深意浓的巴黎情调中,使他无可救药地沉醉于法兰西的艺术之中。格什温用他的音乐把从内到外渗透了优雅与浪漫、忧郁和凄美的巴黎时光,带回到怀旧的曼哈顿。

  从格什温酒店沿着公园大道向北走到42街,就是奠基于1902年的大纽约公共图书总馆。作为全美洲最经典的法兰西学院派建筑,它曾是美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群。作为美洲第三大图书馆,它收藏了无数珍本善本书。其镇馆之宝乃是一卷最早被带到美洲的《古腾堡版圣经》和出版于1738年的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一书“使数学的光辉照亮了笼罩在假设与猜想的中世纪黑暗里的科学。”徜徉于华丽雄伟的大理石精美拱门和雕花廊柱间,随处可见学院派建筑扛鼎之作巴黎大歌剧院的影子,也就是“歌剧魅影”的故事发生地。左拉精辟地形容学院派建筑是“所有奢华风格的绚丽混杂”。图书馆理事会大会议室,典雅庄重富丽堂皇,镶嵌着桃花芯木墙板和繁复娟丽的天花雕饰,达到法兰西古典艺术风格的极致。

  而“法兰西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纽约大市政厅,则位于百老汇大街上。它已经使用了两百多年,依然风华不减。直到几年之前,亿万富翁彭市长,曾经常搭乘肮脏老旧的纽约地铁来此上班,以一美元的年薪为纽约市民服务了许多年。迎着从哈得逊湾吹来的海风,在大市政厅前飘扬的蓝白橙三色纽约市旗,常被人误以为是蓝白红的法国国旗,因为橙色极像褪色的红。曾几何时,当选总统林肯在1861年乘火车前往华盛顿就职,在此接受纽约市民的热烈欢迎。他四年后遇刺,在遗体运回老家安葬的途中,曾于此处停灵让市民哀悼。

  曼哈顿另一处著名地标就是大中央火车总站,矗立在公园大道和42街边。它建于1913年,也是学院派建筑经典之作。其无梁无柱的巨大星空穹庐和正门廊顶上的古希腊罗马神祗(道德、智慧、医药)雕像,都出自法国艺术家之手,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大理石雕塑群像。候车大厅的大理石主楼梯,其豪华和气派,至今为世人赞叹,不知多少经典电影在此取景拍摄。而在1968年,总站的侧楼几乎要被拆迁改建。遭到以杰奎琳·肯尼迪(肯尼迪总统遗孀)为首的纽约各界人士一致反对,这才得以原汁原味地作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至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