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盈利模式严重依赖“短利差”寿险公司盈利困境待解

  • 发布时间:2015-01-15 09:20:5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盈利模式严重依赖“短利差” 寿险公司盈利困境待解

  沾光资本市场回暖,不少保险公司2014年的成绩单有望扭亏为盈、甚至不乏“暴利”。然而,表面风光的背后,却难掩目前寿险公司已深陷“靠天吃饭”的盈利困境——过度依赖于利差、甚至短利差的模式亟待突破。

  2014年以来,频频在二级市场举牌,安邦、生命、华夏等一众寿险公司赚足眼球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反转的大环境下,收益颇丰。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一批依赖“资产管理型”盈利模式的中小保险公司,2014年普遍大丰收。

  所谓的“资产管理型”盈利模式,浅白地来说,就是躺着吃利差。寿险公司原本的利润来源有三要素——费差、死差、利差,即传统三差盈利模式,但现如今放眼整个寿险行业,寿险公司盈利已普遍依赖于利差。

  这种单纯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在大多数保险专家眼中,是不符合寿险经营规律的。之所以2014年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实现盈利,是因为资本市场表现大超预期,且非标资产规模爆发式放量。一位保险业人士直言,“这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不具备稳定性和持续性。”

  不仅如此,这种过度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会日渐爆发出后遗症——加速消耗公司资本金。经采访调查后不难发现,依赖利差的寿险公司,往往会采取销售有最低收益保证或高预期收益的产品模式。由于存在最低保证,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要求较高,资本占用较大。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寿险公司过度依赖利差,一方面与股东诉求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大环境所逼。随着保险产品定价越来越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公司想要在死差、费差上赚取收益,变得越来越难。

  这些沉浸于“吃利差”的寿险公司,并非不清楚:一旦出现较为极端的投资环境或资本市场大幅持续低迷时,他们的利差益就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甚至是利差损。“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个困境。”大起大落的资本市场,让这些中小寿险公司管理层心有余悸。

  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增加利润来源。有业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在一家国际知名金融咨询公司近日的一场“寿险业战略转型与升级”内部座谈会上,国内大批保险公司管理层前来求教:如何才能使盈利模式更稳定、更持久。

  这些咨询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未来以平台型的“财富管理费”盈利模式是较可行的发展路径。但由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可供投资的资产种类选择受限,市场透明度有待提高,因此无法转变为完全由管理费驱动的盈利模式。“中短期内,利差收益可能仍在寿险公司利润中占主导,但管理费模式对利润的贡献需逐渐提高。”

  仅从目前来看,国内保险市场很少有公司将管理费这一盈利模式做起来。记者同国际保险业人士交流下来发现,随着投连险、变额年金等新型保险产品的兴起,一些国际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逐步向管理费转变。这些保险产品一般没有保证收益,投资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保险公司从中主要赚取管理费,因而对保险公司资本金、偿付能力的要求较低。

  这类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中高端客户在养老、理财上的需求,于客户而言,这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产品。正因如此,虽然保险公司不用承担投资风险,但客户对此有高收益的诉求,这对保险公司投资及管理能力的要求不言而喻。

  当然,盈利模式的转换并非一蹴而就,美国、英国等海外寿险市场的产品盈利模式也正从传统的三差模式向三差与管理费的混合模式转变。事实上,这种转换的过程,也是保险业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思路向渠道服务思路的重大转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涉足新兴的管理费模式外,眼下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增加长利差和保障成分的方式,来暂缓困境。因为,保险产品的期限越长,由于复利效应带来的投资收益越多,客户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就会越低;而保险产品的保障成分越高,利润来源中死差益贡献的部分就越大。(黄蕾)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