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的阳光牧歌
- 发布时间:2015-01-15 01:30:43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马延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可能想不到,在深居内陆的青海湖畔,就有人过着这样诗一般的生活。
“特别是到了夏天,眼前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不远处是倒映着蓝蓝天空的青海湖,透过窗户每天都能看到色彩缤纷的美景。”在自家的新型节能房里,牧民宽太先笑着告诉记者。
缘起生态保护
其实对于宽太先和搬进新居的9户牧民而言,这样的日子再普通不过了。2010年的秋天,他们告别了牦牛帐篷,搬进了青海湖畔的新型房屋。
以前游牧住帐篷的时候,宽太先家也还是在这片草场上,距离青海湖不过数百米。随着青海湖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牧民超载放牧,大量牛羊啃食草场,环湖湿地萎缩,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草场承载力下降,草场植被退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传统而悠然的日子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青海湖对于青海省东部乃至该省的生态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影响当地气候的自然调节器,更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环湖地区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会直接影响到该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环境安全。因此,对于环湖周边的环境保护及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针对境内的草场生态保护政策逐步推行,以“房屋定居、草场围栏、牲畜棚圈、人工种草”为主的“四配套”建设在牧区各地相继展开。2009年,青海省又加大了牧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力度。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草场生态保护,更有利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和提高。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宽太先及当地9户牧民搬出了牦牛帐篷,搬进了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的甲乙村的新型节能房。
“以前住的是牦牛帐篷,生火做饭用的是烧牛羊粪的火炉。”宽太先说,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到了冬天,唯一的采暖设施只有火炉,整个冬季寒冷刺骨,“现在住进新型节能房后就再也不需要生炉子了,生活全部以电为主。”
太阳能资源利用
甲乙村并不像其他人口集中的乡镇村舍,周边并没有覆盖大电网。那么宽太先们的生活用电从哪里来呢?
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地带,全省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日光透过率高、日照时间长,再加上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云层遮蔽率低,青海省境内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相对于人口集中的东部农业区,青海南部的牧区因为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牧民游动性强又居住分散。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当地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难度很大。
最基本的生活用电问题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大电网覆盖成本太高,节能又环保的太阳能成了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青海地区对太阳能的利用一直没停止过。东部农业区从温室大棚的修建到太阳能采暖房的运用,都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户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在牧区也曾经风靡一时。如今,牧民定居房的修建,太阳能的利用也被融入到了其中。伴随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日新月异,太阳能资源的利用领域和利用范围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甲乙村节能房的修建,整体上是以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为核心的,由于甲乙村地处青海湖畔,而这里也正好是日月山至青海湖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风、光互补也是甲乙村节能房建设的最大特色。
甲乙村10户村民基本生活用电全靠一套独立光伏发电装置,有了电,牧民生活中电灯电视一样不缺。结合风能发电加热装置,甲乙村的硬化路边又配备了几套风光互补路灯,到了晚上它们就能发挥大作用。
“风光”的节能房
“现在我们家,就是一个综合利用了太阳能的集合体。”宽太先说。
在这个拥有10户节能房的院落里,除了光伏发电装置算是公共系统之外,风能发电加热装置也算是一套公共系统。利用青海湖地区风力强劲的特点,院落里安装了一套风力发电机。进入采暖季后,风力发电机就会和预埋在卧室墙体里的发热电缆相连接,在不影响建筑美观和结构的前提下增强卧室采暖效果。
综合来看,位于青海湖畔的这10栋节能房在修建过程中都运用了集热、保温和蓄热技术。这三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正是节能房之所以温暖舒适的原因。
听起来简单的技术步骤,在实际修建中显得既司空见惯又独具匠心,比如集热技术。风能发电加热装置在冬季时候,会和卧室的发热电缆相连接,达到采暖效果,而这还只是集热技术中的一项。为了充分利用高原太阳能资源,每栋节能房在房门入口处都增设了阳光间。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阳光进入阳光间后,短波辐射变为一般常温的长波辐射,这样热量就不容易消散到室外,使得热量在阳光间内积聚,并通过门窗和墙体转移到室内,为室内采暖。
宽太先家的屋顶还架设了空气集热器,在10栋节能房中,有2栋节能房的屋顶架设了空气集热器。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日光照射,把集热器内经过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机转移到室内,为室内供暖。
节能房的墙面窗户设计也是有说道的,这些窗户的开窗面积都是经过测算的,开窗面积的大小既要保证冬季关闭窗户后充分吸纳太阳热量,又要保证夏季打开窗户起到很好的通风散热作用。
节能房的修建只有集热功能还不行,还得想办法让它保温、蓄热,不易散失白天收集的热量。节能房修建过程中,基础墙体表面铺设了木龙骨,在木龙骨之间填充了玻璃棉保温层,它们的作用就是要保温隔热,进入冬季的时候,可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玻璃棉外面又铺附了一层防风防水透气膜,这样可以阻隔风雨对玻璃棉的侵蚀,使玻璃棉的性能正常发挥,长久维持保温的作用。除了对墙体采取保温措施之外,节能房还采用了抗紫外线双层中空玻璃,用来阻隔热量的流失。
由于环湖地区昼夜温差大,房间白天蓄积的热量到了晚上,很容易散失掉,蓄热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节能房修建过程中,在卧室靠近阳光一侧的墙壁上使用了相变材料,它们的作用就是将白天收集的热量储存起来,到了夜晚室内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的时候,再将热量释放出来。
甲乙村这10栋节能房,就是这样通过综合运用集热、保温和蓄热技术,彻底改变了当地牧民的居住条件。如今,甲乙村已经成了青海省游牧民定居工程的示范样板。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