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贸区的理解不应是“特殊政策优惠”
- 发布时间:2015-01-12 08:29:2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姚瑾
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启动,企业应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的发展态势下需要施行何种经济政策?
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在福州举行,应邀前来参会的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就自贸区建设和经济新常态等热点话题发表了看法。
他表示,企业要消除对自贸区“是一种特殊政策优惠”的误解,提高对贸易投资新规则的适应能力。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挣快钱”的日子已过去,必须靠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和发展。
适应贸易投资新规则
86岁高龄的吴敬琏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曾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励——孙
治方奖。
继上海之后,福建也获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近期备受瞩目的经济热点。对此,吴敬琏首先肯定了设立自贸区的意义。但他同时提醒,福建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已取得的经验时,要避免“自贸区是类似过去的开发区、保税区等”的看法。
“将自贸区看作是特殊的政策优惠,是一种误解。建立自贸区的意义,其实在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营造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吴敬琏指出,这是一个符合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提升、大趋势,这个开放的新动向,不单单涉及到对外经济关系,而是“像历来的改革所做的那样,以进一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的改革”。
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例,吴敬琏对此作出相应解释。他说,负面清单原本是在对外经济关系谈判中面对的问题,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在国内也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在改革上跨出很大的一步,也意味着中国确认“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企业家要认清这一形势,提高自己对于贸易投资新规则的适应能力。
“挣快钱”的日子已过去
新常态已成为眼下经济领域的热词。
吴敬琏认为,经济新常态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GDP增速进入下行通道,从过去10%左右的年增长率下降到去年的中高速增长,今年或者近期这个放缓趋势还将继续;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来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
他指出,前者已成为现实,绝大多数人对此已有共识,而后者则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高,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如果仅仅出现增长速度的下行,而效率没有提高,将带来各种矛盾的暴露和激化。因此,现在应着力实现新常态第二个特征,这也是大家所期望建设的新常态。
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高整体效率,关键就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一个好的体制,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目前,总体经济政策思路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在吴敬琏看来,在保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之下,政策的主要注意力应放在推进改革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上。
针对经济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市场担心,吴敬琏称,系统性风险完全可以防止,市场可采取的控制和化解风险系列措施包括停止回报过低或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或有负债,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重整,停止“刚性兑付”,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同时,辅之以灵活的财政货币政策。两相结合,可为改革的推进赢得时间。
对于新常态下企业应着重向哪些方向努力,吴敬琏也列出应对之策。他说,企业在粗放增长模式下靠大量投资“挣快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企业应丢弃回到这种日子的幻想,只有善于发现和抓住商机,更新盈利模式,勇于创新,吸引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着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和发展。
吴敬琏认为,活跃在中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都不应是改革的局外者,大家要共同努力,推进改革,支持政府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督促政府官员全面推进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