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绍箕裘 寄情书画
- 发布时间:2015-01-09 01:00: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西城区太平桥大街北边路西有个丁章胡同,这条不长胡同中的15号院是一个老四合院,里面有13间半正房及厢房,满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这个小院有深源的人都知道,当年这座小院曾是鸿儒往来、群贤汇聚、琴声萦绕、浸透书香的老宅门。
丁章胡同15号院的主人是程俊良老先生。俊良先生祖籍安徽休宁,号休竹村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城著名的没骨画画家。老祖程鹤年是盐商,家境殷实;俊良的父亲程祖荫在上世纪初来到北京,曾在北京国立艺专教务处任职,他的书法极佳,靠在琉璃厂挂笔单养活一家人。程俊良受父亲的熏陶,从小练习绘画和书法;十多岁又和三姑夫陈东湖学习没骨画。这位陈东湖先生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是金北楼的入室弟子,也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早的学术组织——“湖社”的创始人之一,俊良先生二十多岁就随陈东湖加入了这个艺术团体。
程俊良先生育有9个儿子,其中有两子不幸早夭,这几个孩子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几乎都跟书画和京剧结缘。其中又以老四茂仁、老五茂煜、老七茂全三兄弟在书画上造诣最高。
老四程茂仁,1947年生于北京,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随父习画。后又受教于著名书法家黄高汉先生,临习《柳公权玄秘塔》、《颜真卿多宝塔》等碑帖,并得其父好友萧劳、王遐举先生的教诲,走上了学习书法之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交流书法艺术,1998年退休后,他从山东回到北京,专心致志搞书法。回到北京后,他遍访北京书法名家,虚心求教,广泛交流,受益颇多。2002年,又拜欧阳中石先生为师,得到先生的亲自教诲,更使其书法平添了几多神韵。
茂仁先生在取法欧阳中石先生书法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更高的的理想与追求。纵观茂仁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端庄而不拘谨,奔放自有法度,朴拙沉厚的金石味和浓烈的书卷气,显现出儒者的风范,其点画章法透露出宁静达观之心态。上海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汪正华先生喜爱收藏名人书画,亦对书法颇有研究,他看过程茂仁先生的书法作品后评价:“书艺大进,行书深得欧阳先生笔意,自由流畅、笔力深厚、结构优美、于飘逸中见凝重。”
从1989年到2013年间,茂仁先生的书法作品参加宏宝堂书画名家“百扇展”、“精品展”、“四条屏展”、普遍受到好评。此间,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北京的各类书画大展,获奖颇丰。其作品已传入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
老五茂煜,1949年生,亦是幼年时期和父亲学习绘画,长大一些,又师从父亲的好友蒋雨浓、王雪涛、齐良迟等老先生学习绘画艺术,在书法上求教于黄高汉先生。茂煜在自己艺术道路上取得了不晓得成绩,但为了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在普及中国画的活动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2年录制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系列?藤蔓”花卉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画,爱上中国画。茂煜不仅如此,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艺术回报社会。
在程氏三杰中,取得最大艺术成就的当属老七茂全。茂全1957年生人,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艺术,程俊良将幼子托付给好友、书法家黄高汉先生,拜师学艺,沿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茂全踏上求学之路。黄先生教了茂全几年,而后将他介绍给郑诵先,拜郑老为师,小小年纪有幸步入书法艺术的正殿。
茂全生性机灵,悟性极高,爱好广泛。不仅学过京剧,还刻苦学习装裱、刻印。茂全的天赋与勤奋,郑老看在眼里,有意为其拨冗去杂,制书黾勉曰:“吾友少子曰茂全,聪明好学性所便,丹青妙笔承家学,从我问字说同源。学如牛毛成麟角,傥其成者善磨琢。要知专业在专精,广土榛芜终不熟……故又为之制字曰‘淳一’,使勿杂也。”又在茂全所临许麟庐《荷鳜图》留白处写道:“茂全年方十七,当专心致志,他日定有其成,爰为制字,曰淳一,以为之。”
“淳一”——志淳于一,“淳”者纯粹也,醇厚也。“一”则非数之“一”而系人文之“一”也。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天下篇》中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可见这“一”之博大精微和生生不息之力。
茂全的书法沉稳灵动,结构严谨;行笔洒脱流畅,成竹在胸,积四十余年的功夫在里面,可以说是修来的果、悟出的道、品出的禅,个中三昧,得之不易。溥杰先生为其题词“味从勤里得。”萧劳先生称之为“后起之秀”。大康先生送字三个,叫“池水墨”,涮笔洗砚竟至池水如墨,功夫下到这份上,能无得乎?
茂全的书法因博采众长而渐得化机,已然形成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如今茂全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而且还是琉璃厂古文化街要冲之地“宏宝堂画店”的经理,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扭亏为盈地完成经济任务的同时,也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做出了颇有特色和影响的贡献。这些年来,连续举办了被观众誉为“独、特、新、真、精、廉”的“当代书画名家百扇展”。每逢开幕,名家云集,媒体传布,诚乃人缘在兹,艺缘在兹,志在将其办成西城区乃至北京的一处文化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