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丝路一日还
- 发布时间:2015-01-07 01:29:21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前些年,《坐着火车去拉萨》的歌曲风靡全国。随着去年兰新高铁的开通,我们也可自豪地说:坐着高铁逛精品丝路,游绚丽甘肃。因为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让丝绸之路旅游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串起了西北三省区,实现了6小时进青出甘入疆。同时,也催生了“同城效应”,使兰州到西宁、乌鲁木齐的列车运行时间较原来缩短近一半,实现了西北三省区省城间的朝发夕至。的确,高铁让“”。
其实,对于甘肃来说,拥有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富矿”,具有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却存在着旅游与景点总量小、水平低;城镇、城市的旅游功能与景区不平衡;人多功能差,路网稀;客源结构不合理;景区吸附能力弱;市场开发水平太低,难以辐射远端市场;加之认识、宣传不到位,缺乏组织,服务功能和水平不到位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甘肃旅游长期存在规模小,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旅游拉动投资、拉动消费的作用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在去年12月22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把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甘肃不仅要重视考虑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问题,更要重视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大景区建设
连续3年每年
1亿元
针对目前全省旅游业发展面临投入不足和社会融资难的双重困境,甘肃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1亿元资金,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募集社会资金,重点支持大景区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
其实,破解旅游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最根本的是要依靠改革、推进改革。为此,我省将要理顺景区管理体制,以全省规划建设的20个大景区为重点,在整合现有景区管理机构基础上,组建成立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强化经营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
兰州市将围绕建成旅游产业强市这一目标,做大做强兴隆山、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重点打造青城古镇、河口古镇、连城古镇、阿干镇等4个历史文化旅游名镇,重点支持培育产值过亿元大型旅游企业,继续打造黄河沿线精品景观一日游、两日游品牌线路。兰州旅游在布局定位上主要以2个跨区域大景区为基础,着力打造兴隆山和百里黄河风情线为重点的大景区建设在总体目标上,力争到2015年年底旅游收入310亿元,到2020年旅游收入780亿元,使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深化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依托市旅游局和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组建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独立行使对大景区内的资源保护、规划建设、整合开发、公共服务、综合监管等行政职能。大景区管委会对景区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同时,兰州市还将组建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比照开发区管理模式,依托大景区管委会,组建国有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建立“大景区管委会+投资公司”的管理运作模式。以独自、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大景区开发。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事项外,允许旅游投融资公司以景区门票、土地质押贷款进行融资开发,政府提供启动资金,政府以引导性资金、贷款贴息补助等政策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民营资金投入大景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商和企业集团,通过合作、租赁、入股、承包等方式,整体开发大景区或承担大景区部分开发经营项目。
据了解,我市将按照国家5A级景区和绿色旅游景区标准,政府每年列出1亿元专项经费,建设景区内道路、游步道、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观景台、星级厕所等基础设施。
打通景区道路做好旅游标识
针对现有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旺季游客“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住不下”的问题,我省将坚持基础先行、交通优先的原则,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同时,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理念体现到每个细节,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有宾至如归、陶醉其中的深切感受。
甘肃将把旅游公路纳入全省公路网总体规划中,加快建设立体式的旅游交通骨干网。到2020年,在确保重要景区均与高速公路连通的同时,甘肃将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6万公里以上,实现乡乡通国省道;建农村公路5.4万公里,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4A级及以上景区与依托城镇之间、景区连接高速公路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贯通,新建或新改造通往大景区道路实现一级以上公路贯通。此外,甘肃将借黄河之力,推进黄河风情线和黄河旅游航道建设,分段开发临夏—兰州—白银黄河水运旅游线路,尽早实现黄河兰州段通航,为发展水上旅游提供支撑。同时以兰州、白银、陇南、临夏4个内河港口为基础,优化渡口、码头、航道规划布局,加快内河水运网络建设。
旅游标识问题,既能体现一个地方硬件设施水平的高低,也能折射一个地方旅游服务的优劣。针对我省旅游标识数量少、不清晰等问题,我省将把旅游景点标识纳入交通标志建设范围,完善和提升路标指引、旅游符号等方面的标志设置。
政企联动打通立体交通路网
我省将按照完善规划、分级负责、加快建设的要求,省级负责建设全省公路、航空、铁路等旅游骨干交通网络,市(州)、县(区)主要负责建设景区与依托城镇连接景区道路的旅游支线交通网络,尽快形成公路、铁路、民航立体网络。交通运输部门将在确保2015年春运前兰州中川机场二号航站楼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加快启动兰州中川机场三号航站楼扩建工程,推进空港新城和陇南成州、天水、平凉等支线机场建设。兰州铁路局将在总结敦煌号旅游专列开通运营经验的基础上,以兰新高铁通车为契机,开行新的旅游专列。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将会同省财政厅整合省市航空补贴资金,统一对外与航空公司完善旅游航线布局,加密国内重要客源地和省内支线航班,并在稳定和巩固现有国际航线和旅游包机基础上,力争开通兰州至香港、圣彼得堡等国际航班,加密与国内重要城市航线航班,支持发展旅游包机业务,促进省内各机场之间航班互通,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游客到甘肃旅游。
特色旅游组团发展
我省将顺应旅游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积极适应大众化、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共同发展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康体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格局。加快推进区域联动,建立我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周边省区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互联、节会互参、市场互动机制。推动河西五市、沿黄河四市(州)和陇东南五市组团发展,形成错位发展新格局。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专业旅游村和标准化农家乐,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旅游的品质与文化相关联,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为适应散客时代到来,要完善旅游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发展自驾游服务企业,培育区域性汽车租赁市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养生保健、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今年我省将发展旅游新兴业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促进农耕文明活态传承,创演一批高水准文化演艺项目,提高旅游的可驻足性。集中开发一批具有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必购商品,提高旅游的可消费性。
高铁把
“快旅慢游
”变为现实
在中国的版图上,西北、东南纵向拉伸如一块如意般的就是甘肃,狭长的地形也将甘肃全省的旅游景点拉开,“旅长游短”一直被人们所诟病。事实上,甘肃旅游资源丰富,从大地湾到莫高窟,从铜奔马到明长城,悠远的历史底蕴,让甘肃散发着古老的魅力,然而旅游资源大省和旅游产业小省的尴尬身份却一直困扰着甘肃,旅游性价比不高似乎成了甘肃旅游解不开的魔咒。高铁时代的来临从时间、空间上缩短了景点的距离,让“快旅慢游”成为现实,
兰新高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l776公里,其中甘肃境内就近800公里,途经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等丝绸之路主要旅游城市。在兰新高铁开通前,省旅游局已协调兰新高铁沿线主要省区、主要旅游城市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加强河西五市联动发展,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产品互补、线路互联,合力开发、推出以丝绸之路高铁旅游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促进了兰新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客源互动。兰新高铁开通后,我省在第一时间就推出了“乘兰新高铁、游丝绸之路”冬春季旅游产品,这将使继青藏铁路之后我国西部第二条国际铁路旅游热线产品,必将促进兰新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
今年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间,兰州兴隆山、嘉峪关关城、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全省18家4A级景区承诺,将向持有效学生证的全国在校大学生和16岁至20岁港澳台青年,给予“甘肃省冬春丝路修学游”景区门票免费的优惠。这18家4A级景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和河西五市。据了解,目前我省主要推荐的旅游景区有:甘肃省博物馆、兰州黄河风情线、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大佛寺、张掖湿地公园、平山湖丹霞地貌、嘉峪关、万里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砖壁画博物馆、敦煌莫高窟、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关、阳关。
□记者张万宏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