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踩踏:风险在密集的人流中涌动

  • 发布时间:2015-01-02 01:30:3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刘园园

  大概谁都没有料到,安详平和的跨年之夜,上海传来这样的噩耗: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左右,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36人死亡,47人受伤(截至发稿时)。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安详平和地跨入了新的一年。2015年的新年钟声也许也是警钟:踩踏,听起来很远,有时却那么近。

  密度超过临界值,人群就处在风险之中

  “人群密度一旦超过了临界值,人群就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佟瑞鹏说。

  据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中心刘茂教授等在《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分析及预防控制》中引用国外学者的论述,对于静止的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为4.7人/m2,对于运动的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为4人/m2。

  佟瑞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人群密度超过5人/m2时,可将其视为连续介质,人群中产生的扰动,如突然停电、谣言传播、自宽敞空间进入较狭窄的出入口、不同方向人群汇聚等,会带来拥挤、阻塞、混乱、碰撞等现象,这些扰动将以波的形式在人群中传播。

  “如果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演变成激波,就很容易导致拥挤踩踏事故。”佟瑞鹏说。

  据媒体报道,平常上海的周末外滩人流量大概有6万左右,节假日大概有9万,而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夜可能高达15万左右。很多人以为陈毅广场有5D灯光秀,源源不断地涌了过去。直到23点30分左右,警方在陈毅广场附近发现了人流异常活动。

   拥挤的人群带来不可承受之力

  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王起全等统计,2000—2006年国内外的大型活动中曾发生85起拥挤踩踏事故,造成4026人死亡,7513人受伤, 平均每起拥挤踩踏事故死亡人数为48人,平均受伤人数为89人,平均每起拥挤踩踏事故死亡人数均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级别。

  拥挤踩踏事件何以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人群可以产生个体不可承受或不能控制的力。”佟瑞鹏解释,人群高度聚集时,如果产生拥挤或踩踏的力大于4500N并持续3分钟就会造成人员死伤,超过3分钟后,由于多米诺效应,死伤人数将会呈指数增长。

  拥挤踩踏事件的巨大杀伤力与其另一触发因素——恐慌密切相关。佟瑞鹏说,恐慌情绪在人群中的蔓延十分迅速,一般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从个体传染到整个人群,并使灾害现场变得更为混乱而无法控制。有研究表明,在恐慌状态下,5个人就能够产生3430N的力。

  “事实上,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的死亡主要是压力导致的窒息而不是真正的‘踩踏’”,佟瑞鹏说。据外滩踩踏事故亲历者讲述,踩踏发生后,人群被压得一动不动,这种状态持续了15分钟左右。

  公共安全意识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

  在中国,规模大而高度密集的人群随处可见:火车站、地铁站台和车厢、演唱会,以及各种各样类似于外滩当晚进行的庆祝活动中,到处都是涌动的人流。如何消解这些巨大人流中涌动着的风险?

  2007年开始施行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管理者在场所安全保障方面的具体责任,如承办者应当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包括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等。

  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晚在中山东路沿线没有任何活动,所以安排的警力较去年国庆当天少,但当夜人流量则超过去年国庆,而且当晚外滩上人流停留时间更长。

  现场亲历者称,当时现场有警力分流疏导人群进入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斜坡禁止进入,但人群秩序不太好,部分年轻人还趁警察不注意翻过了警戒线。

  佟瑞鹏说,实际上在故宫、什刹海等景区,都有限制人群密度的措施,但是像外滩这样开放的公共场所,限制人流的难度更大。他认为,并不见得我国的法律法规比其他发达国家漏洞更多,关键是在法律执行和公众安全意识方面,确实有较大差距。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