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恩格尔:不要对银行业风险过于乐观
- 发布时间:2014-12-31 08:32:1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亚洲的系统性风险在持续上涨,现在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而且真实数据可能比这个更高。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中国。对中国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是四大国有银行,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上。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数据,中国总借债占GDP的比例,在6年时间内已经从140%增长至230%,考虑到中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那么,中国债务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该超过了20%,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数字。显然,中国银行业在发展中冒了太多的风险,而它们之所以敢如此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担保的存在。
解决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简单地依靠政府是不行的,银行业需要提高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银行业对资产配置的效率并未提高。现阶段通过金融领域改革,通过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将有机会改善中国银行业的资产配置,解决系统性风险,同时也解决债务问题。
很多美国人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时应该救助雷曼兄弟公司。另外一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如果救助雷曼兄弟,那么也得救助其他企业,每家企业都指望政府的救助,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激励而好好地管理自己的风险,而且还会去冒更大的风险,产生更多的银行业问题。但是,如果不救助这些金融机构,整个金融系统或许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第三种选择必须比这两种选择更好,它是什么呢?就是根本不介入金融危机。
应该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呢?监管者和法规监管至少是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监管机构的挑战就是防止金融机构冒太多的险。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金融机构就没办法向其他参与者放贷,他们会抛售资产,这样一来就会降低资产的价格,使得其他的金融机构受害,而实体经济也会受害。卖资产是为了改善本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所以监管要做的是预防而不是救助。
监管当局必须解决好下一个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而不是解决上一个金融危机的余波。
亚洲的系统性风险在持续上涨
全球金融稳定性的前景如何?美国金融风险在改善,系统性风险已经比金融危机高峰期下降了2/3,这是好消息。欧洲的情况整体也在改善,但幅度不大,系统性风险目前仍未下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所以它的金融稳定性还不够好。
亚洲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系统性风险在持续上涨,现在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而且真实数据可能比这个更高。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系统性风险并未明显集中,而在此之后,中国的系统性风险呈现急剧上涨的趋势,目前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
中国的风险来自哪里?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是四大国有银行,然后是一些小的银行。
首先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一类债务是地方债,从2008年的1.7万亿增加到前两年的10.7万亿,占到整个GDP的27%,三年之后地方债肯定还会增加,主要来自于4万亿的刺激。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房地产,为了支付银行的利息,政府就需要不断地出让土地,而这是建立在土地价格上涨的基础之上。如果土地价格停止上涨,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就会面临干涸的困境。从目前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已经面临这样的艰难时刻,要想找到同样具有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并不容易。而地方政府和银行都不希望出现违约,这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银行继续向地方政府提供贷款。如此一来,贷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增大。
另一类债务则是国企债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刺激政策给国有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而很多企业可能并不需要,于是,这些钱就被投到了房地产上。而这些土地、楼宇资产又变成了国有企业的抵押物,如果房地产的价格停止上涨,对国有企业的债务也会造成压力,它们就会和地方政府一样面临违约的风险。
解决银行业风险不能简单依靠政府
中国还存有影子银行,尽管其详细的数据无法获得,但是,可以通过衡量中国总借债数占GDP的比例来分析。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数据,中国总借债占GDP的比例,在6年时间内已经从140%增长至230%,考虑到中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那么,中国债务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该超过了20%,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数字。
显然,从价值低估和债务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在发展中冒了太多的风险。而它们之所以敢如此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担保的存在。
国有银行往往持有资产抵押债券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债权,这些资产常被监管当局定义为完全无风险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是否真的毫无风险?是否银行真的需要大量持有?这都需要谨慎考虑。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大量持有这些资产,一方面实体经济没有得到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这些国有银行却因此避免了监管当局的审查。如此一来,国有银行就对失败的威胁并不重视,它们的资产组合对风险的考虑并不充分。
尽管中国的体系和西方的体系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在上述情形出现的情况下,没法不担心同样的风险会在中国上演。
对于上述分析,有这样一种观点,中国有着巨大的外汇储备,能够很轻松地救助那些有麻烦的银行,有能力对这些银行进行再资本化。并且,之前有过类似先例,把那些有问题的债务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去掉,进行重新结构化,建立起一些所谓的坏债管理公司。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剥离,仅是在绕过这个问题,并不能一劳永逸。
解决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简单依靠政府是不行的,银行业需要提高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对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銮遥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有许多事情去做,比如全民医保、养老保险、住房保险、环境保护,这些都是政府需要应对的重大任务。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中国政府也不一定会频繁地为银行风险埋单。
通过金融改革改善银行业资产配置
中国的决策者完全意识到中国经济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也讨论了这些问题。在此之后,很多的政策纷纷出台,以帮助解决金融机构中的这种不稳定性。
其中,有些新的政策非常好。比如,前不久刚出台的沪港通,我对这一政策感到振奋。这是一个重要的开放中国经济的步骤,沪港通将会对经济进一步开放带来更大的好处,因为此举可引入更多的境外资本,也能够激励银行强化货币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工具和贷款承诺,使得中国银行能够扮演好金融中介的角色。
沪港通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经济来说,这一步仍然比较小,可以更加大胆一点,让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是开放的,而且已经非常多样化,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应该进一步开放,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中国有几个政策却令人担忧:一个是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基础建设对经济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会导致经济中投资占的份额继续增高。而对中国来说,投资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够高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只是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案,并不会解决经济转型的问题。
另一个是对抵押贷款放松了限制,使得人们能够买上第二套房或者更大的房。如果这一情况继续发酵,楼市价格无疑会继续上涨,这也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并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而仍在波动之中,这对整个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都会产生影响。
还有就是金融部门的风险考量。除了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可能遏制经济的生机。金融机构的本职工作是拿走人们的储蓄,把它转化到最好的企业中,去做最好的投资。但是,现在中国金融机构这一点做得却不是特别好。尽管可以为了解决不稳定性对银行进行注资,但是,接下来银行还会再次不稳定。在此过程中,中国银行业对资产配置的效率却并未提高。现阶段,通过金融领域改革,通过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将有机会改善中国银行业的资产配置,同时解决系统风险,也解决掉债务问题。
上述问题其实都很棘手,要想真正解决并不容易,真心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走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