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冯马三村:传统岭南水乡的现代画卷

  • 发布时间:2014-12-31 06:31:5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郑可欢

  “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一首绝句描绘了岭南水乡的活泼景象,也勾勒出了水乡人民的生活情景。水网纵横、瓜果飘香、鱼跃虾跳正是冯马三村的日常景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的冯马三村,地处珠江三角洲出海口边缘,是一个具有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村落,也是岭南沙田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沙田水乡是指源于北宋末年,劳动人民在沿海地带修筑堤围逐渐形成的自然村落。今年2月,冯马三村被农业部列为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一,究其缘由,是因为经过了数百年沧桑变迁,冯马三村依旧保持了傍水而居,以渔为业等历史传统,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相互碰撞,编织出了一幅独具岭南水乡意味的美丽乡村画卷。

  当记者一行驱车进入冯马三村之前,远远便看见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仿清式冯马三村牌坊立于村口,牌坊底下延伸的是一条可容两辆汽车并行的硬底化公路。据横沥镇镇委农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硬底化道路铺设之前,横跨在冯马三村和外部之间的河道给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当2011年冯马三村被列为广州市名村创建点之后,修建进村硬底化路桥就成了名村创建的首要项目之一。在村容村貌整治的过程中,冯马三村一直贯彻着这样的景观实用性原则。无论是利用旧时乡村小学改建而成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而修建的连心桥,抑或供村民文娱演出的大戏台,都体现了实用性。

  冯马三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冯马大戏台都聚集在村口的一块文化广场上。而社区服务中心的旁边,则是正在修建的横跨河道的连心桥。“村内水网密集,河对面的村民有时候要来这里看戏或者办事都需要绕很长的路过来,连心桥的修建其一是为了美观,其二也是为了解决村民出行的问题。”冯马三村党支部书记刘伟胜说,“现在每天晚上多的话有上百人在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或者健身娱乐,每逢节假日大戏台也会有村民喜爱的粤剧、咸水歌(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汉族传统渔歌)等演出。”

  对于水乡来说,围绕“水”字做文章最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冯马三村的村民们习惯倚水而居,村中有一条长达800多米的河涌横跨其中,河涌两岸400多户民居密布,河道里偶尔还有村民们的渔船驻留。这一涌两岸的环境整治,成了冯马三村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下一步打算把河道污染整治好,然后修补完善两岸民居的外立面,发展水乡休闲旅游农业,也为村中的经济收入增加一个渠道。”冯马三村村委会主任梁广民说道。实际上,冯马三村的水乡生态风光在此前就已经被外人挖掘,正是看中了由小桥、流水、渔船、古树和民居构成的岭南风光,2009年,广州南沙区宣传部、广州市摄影艺术研究会在冯马三村建立了广州市水乡文化摄影艺术创作基地,这是广州首个以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摄影基地,基地的落成为冯马三村的搭建了一个展示人文历史、水乡文化的平台,而近年来美丽乡村的建设无疑将会加快冯马三村为外人熟知并乐道的速度。

  冯马三村的乡村建设正是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美丽乡村的创建,光有景观的美貌远远不足,创造让农民生活美满的条件,才是乡村建设的核心。

  除了改善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冯马三村的建设还注重传统文化内涵和乡村精神核心的传承。

  说起冯马三村的得名,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村中水道密集,每到汛期村落都面临被水吞噬的危险。在清政府统治时期,地方官员为了治水派来了一位姓冯和一位姓马的差役。在一次狂风暴雨中,两位差役为了抢救围堤而被巨浪卷走,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村庄和百姓的平安。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村中种上了两棵榕树,并自发筹建了以两位英雄姓氏命名的庙——冯马庙,祈求年年风调雨顺,自此之后冯马三村再也没遭遇过洪水威胁。

  在村民们纪念冯、马两位差役而种下的大榕树下,还有一个自产农产品自助销售点。然而村民需外出劳动、耕作,难有时间照看生意,于是产生了互相托卖的形式,即委托一同摆摊并且有时间照看的村民售卖。基于对邻里乡亲的信任,进而发展成如今无人照看的自助销售点。至今,每天早上都有村民拿着自家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放在销售点的柜台上售卖并且不需要看管,由销售点附近的小卖部代收钱。“这个销售点见证着我们冯马三村诚实守信、互相信任的淳朴民风,所以我们也将一直保留下去。”刘伟胜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