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这一年,我们身处变革

  • 发布时间:2014-12-28 03:14:3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关乎文化的事儿,大多纷扰不少。它看似波诡云谲,充当了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实则与社会风尚、时代变迁密切联系。

  拨开2014年文化风云,民间办文学奖升温,各路争议回归文学本位;24小时书店勇敢开张,点亮夜读明灯;文艺团体“对外交流”繁华不再,国外“镀金”叫停;“且行且珍惜”、“也是醉了”等网络热词争奇斗艳,彰显网民才华;《废柴兄弟》、《匆匆那年》等网剧让观众大饱眼福,推动电视剧行业变革……这些都是文化领域的新尝试,新动向,更是新体验。

  突然一夜间,文化产业被视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平均每6天就会在行业内发生一起影视类产业并购案,1600亿元资本蜂拥而至。看中文化产业价值的,有诸如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让一向被视为“小圈子”的影视传媒圈在资本的高烧下“痛并快乐着”。在政策、资本、市场三重雨露的共同滋润下,国内文化产业在变革中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魅力和精气神。

  资本进场后,这一年多了好些好玩的、好看的、好读的、好听的,有的一阵风,有的留得住,但总归是各有滋味,阑珊之间,足见魅力无限。如,以民国时期金融反腐为题材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细腻出众的镜头,淋漓尽致的表演,把当时尖锐复杂的冲突矛盾深深地刻到了荧屏上,在社会的激荡之下,突显个人的无助和不堪承受之轻。

  人们常说,文艺创作不能被动地回到文学、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各自的小圈子,而是要植根于时代文化风尚中。其实,文化的交流、传播、继承过程中,都充满着创新的意义,只有贴近时代、社会、大众的,文艺才能实现不断创新,焕发新意。

  2014年“文化”也不再限于“小文化”,而是通过“跨界融合”,行进在“大文化”形成之路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正在渗透到制造业、互联网业、人居环境、旅游、特色农业、体育业等经济社会多个方面,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也已成为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繁荣的进程中,文化企业更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2014年1月至10月,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新增企业2.4万户,同比增长56%。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6.6万户,注册资本4053.6亿元。

  在大文化的视野下,2014年中国体坛也是充满坚守和进退,传承着“不屈”的精神:李娜赢得职业生涯的第二座大满贯后,选择了急流勇退;仁川亚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21岁的阳光大男孩宁泽涛以47秒70的成绩获得冠军;世界杯决赛中,张继科险胜马龙后飞腿踢碎广告牌,“任性”十足。

  在学校,改革的新路正激发新的校园文化。用创新思维教书育人,勇敢地面对变革,有朝一日,今日的辛苦耕作定会迎来桃李满天下。如高考(课程)改革落地,破解“一考定终身”,课外活动更多了;将足球作为学生体育必修课,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趋势;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力争实现“无择校”;师德“红线”划出,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

  历史虽远,人心却近;山有高低,大地为根。从文艺创作到文化万象,并非“触不可及”,其实就在那“一步之遥”。迈出去一步,就踏进了新领域,触到了新浪潮。把着时代的脉搏,文化的旋律才会动听。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