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充分挖掘独有文化遗产实现旅游产业裂变发展

  • 发布时间:2014-12-27 02:31:1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郑惊鸿

  资源枯竭地区如何转型发展?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五当召首届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46位专家围绕“文化、生态旅游对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价值研究”、“五当召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旅游景区的开发与产业化问题研究”和“五当召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其文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等专题建言献策,专家提出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应充分挖掘境内五当召这个悠久醇厚的活态文化遗产,并以此为基石,建立起跨区域跨部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推动全区升级转型裂变发展。

  “石拐”蒙语意即有森林的地方,300多年来因煤兴起也因煤成为生态脆弱区,2011年石拐区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转型名单,为实现科学转型,2012年该区确立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的发展定位,以及建立喜桂图新区、老工业区、五当召生态旅游文化区3个核心区求新图变。为使山城在转型发展中少走弯路,进一步提升区域软实力,12月12-14日石拐区政府联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华文化学院等单位邀请了46位业界著名专家在喜桂图新区召开中国五当召首届文化高峰论坛,寻求打通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互动要素,确立五当召文化的主题价值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定位,进而推动全区升级转型。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始建于1749年,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圣殿,鼎盛时期院内喇嘛有1200之众,与布达拉宫、塔尔寺齐名,至今保留15000多尊各种佛像和2000多幅的唐卡以及100多平米的精美壁画,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也成为包头石拐区的文化资源制高点。与会专家指出,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五当召,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季说,文化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石拐区的发展要从五当召的自然景观特质、人文景观特质、区域经济环境特质中,找寻独有的核心价值形成战略文化发展体系,贯穿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产业中并统领全区的发展。必须用文化五当召整体谋划抓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用文化系统抓城市特色,用战略定位抓城市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并在城市的空间、时间、维度、广度上体现意志和精神,如此促使城市开发建设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

  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齐国说,资源是否富有不构成产业或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关键是要确定五当召是成就旅游集聚区的独特魅力资源,并把这独有的符号和主题贯穿全区所有的规划建设中,围绕产业集聚制定高水平的建设规划,找准目标市场并集中相关资源进行产业链配置,形成产业集群共同发展,建设五当召特色的集聚旅游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建议,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资源属性的联合,协作形成大旅游产业体系,满足多种旅游需求,产生综合功能效益。大旅游不仅是新的产业体系,也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应积极实施以文旅联动为中心,带动工旅、商旅、农旅、交旅、城旅、生旅的大旅游联动驱动模式,联动旅游服务业和一二三产业,促进包头市和石拐区城乡统筹发展。为此要加强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以市场运作培育发展大旅游产业。

  中国旅游学院教授王兴斌说,宗教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一部分。我国47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宗教遗产占了五分之二。他提醒,当今宗教旅游日趋商业化,使宗教旅游失去了灵魂,因此他提出要让五当召在发展中保留一点纯真,坚守宗教本色、坚持文化主脉、融入休闲氛围,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转型发展实践全过程,把宗教、民族、文化、生态的要素融汇到旅游的各个环节,形成文化大产业,产生社会大效益。

  “2002年被定为4A级景区,五当召从一个宗教修行场所和传播空间,成为供世界民众共享的宗教旅游观光地,也成了公共文化”,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邢莉说,宗教旅游是以宗教文化为核心,吸引信仰者和旅游者进行的朝拜、研究、观光、养心、文化等专门的旅游活动。因此建议全面建立五当召的保持和保护机制,建构并发展公共文化,保护好周边的村镇,挖掘、恢复历史上的佛教音乐舞蹈等等非物质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发展这个活态的文化遗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