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运用金融思维强化财政职能
- 发布时间:2014-12-27 00:23:58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运用金融工具与金融思维以强化财政职能,目前已在创新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激活存量资产提升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创新扶持方式,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相比传统的财政资金扶持方式,今后财政资金将逐步减少直接面对“企业”和“项目”的无偿资助方式,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金融工具。我局在政策条款制定和资金安排规模上,将不断提高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手段的比例。逐步构建有偿扶持、引导性投资和无偿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体系,促进专项资金高效滚动使用,充分实现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不久前,我市《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获得市政府常务会审批通过,我局将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央企、地方国企、跨国公司及国际投行等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投向我市拟重点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数倍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和资本的深度融合,为培育和涵养我市重点产业提供持续的资本供给。此外,我局今年还与相关机构就合作成立“中国会展产业基金”、“清华创新基金”、“两岸合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达成了初步意向。
引入社会力量,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医疗、教育、文化、三农等民生领域,我局也不断创新,积极推进各项金融工具与金融思维的应用。
在可统筹财力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我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即将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密集期,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投融资手段,综合运用各种现代金融工具,多渠道、多维度地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
今年来,我局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工作,目前已有5个项目向社会资本抛出绣球;筹划成立“城市发展基金”,以股权融资方式引入期限长、成本低、数额大的社会资本,努力构建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拟尝试由市场化主体直接融资以降低成本,以在建工程先售回租,拓宽融资渠道。
此外,在创新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制、引入商业机构为市民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农村房屋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民办养老机构综合保险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方面,也尝试借助金融工具与金融思维,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力。
盘活存量“三资”,提升综合效益
在“金融思维”下,大部分资金、资产、资源都能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变为可流动、可交易的价值。树立“三资”运作理念,强化对资金、资源和资产的统筹整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
一方面,我局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主动盘活存量资金。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国有资本管理、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先进经验,探索依托国有企业打造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投资运营公司,以此整合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施路桥隧收益权、水电煤收益权、停车场(位、楼)收益权等方面的资产证券化改革,引进社会资本与市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