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管好支农惠农“钱袋子”

  • 发布时间:2014-12-26 05:33:31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宋振峰

  甘肃,草食畜牧业蓬勃发展,牛、羊产业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1位、第5位。

  甘肃,设施蔬菜产业方兴未艾,跻身于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

  谁能想到,对于农牧业基础薄弱的我省来说,两大农业产业发生质的提升,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如果要问一个为什么,答案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惠农政策找准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结合点,财政支持找准了撬动银行、社会资本的着力点,各方合力唤起了千家万户的发展热情,从而积小流成澎湃江河。

  但不简单的是,决策者和实施者不断的探索和丰富的实践。

  惠农资金哪里来?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的强力支持,我省财政投入的不断倾斜,让陇原农民致富信心倍增

  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全村700多户人,2012年以前,养的羊只有2000多只。如今,已达9000多只。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村民仍是那些村民。村民养羊的积极性,为啥一下子增长了起来?

  村支书马元告诉记者,刚开始没人养羊。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一个60平方米的养殖暖棚,补5000元。在实打实的激励下,村民合伙建起了养殖小区。“当时报名的人多,没法子,只好抓阄。”马元说。

  “给蜻蜓村插上腾飞翅膀的财政投入,正是来自于中央财政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安排上对我省的强力支持。”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

  农民的持续增收,需要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产业支撑必不可少。2003年,省委省政府便提出要将草食畜牧业培育成战略性主导产业。

  但对于农户来说,养牛羊好是好,可搞养殖的钱从哪里来?缺钱,导致很多地方依旧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牛、几只羊。

  怎样才能让资金不再绊住畜牧产业发展的步伐?我省的财力状况表明,我们自身能力十分有限。(转3版)

  (接1版)中央财政的强力支持,给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连续4年累计安排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1.4亿元,扶持我省肉牛产业、肉羊产业和蔬菜产业。

  在中央财政“特惠”政策接踵而至的同时,我省也着手建立财政分配新机制,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今年,我省省级整合用于肉牛、肉羊产业的资金,从去年的2亿元,跃升到6.5亿元。

  这一笔笔“真金白银”,为我省富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装上了高速马达,让农民真正尝到了甜头,他们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惠农资金怎么用?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信贷资金投入

  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激发了我省各地政府、企业老板、养殖户从事牛羊产业、设施蔬菜的热情。

  但是,对于底子薄、基础差的我省来说,财政支农投入虽然不断大幅增加,但也不可能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呢?

  在拿出“真金白银”的同时,近两年来,我省转变农业投入方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变财政直接投入为贴息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惠农贷款在农村的覆盖面。

  “以前,农民建养殖暖棚,财政投入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都侧重于示范点补助,许多农民参观学习完这些示范点后,囿于资金,还是有想法、没办法。”基层财政干部对记者分析道,“现在,通过贷款贴息,变直接补贴为间接补贴,受益面广了,而且农民贷款后有压力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不像以前,容易感到财政投入是白给的。”

  双联行动实施以来,省财政厅与省农行联合创新推出“双联惠农贷款”。省级财政对农民贷款全程全额贴息,农行对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同时,各级财政注资,在58个贫困县均组建一个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

  为了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产业引导作用,我省专门出台了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贴息配套政策,建立财政分级与农户共担利息机制,全力破解财政投入不足瓶颈。省级通过多渠道筹措贴息资金,对经办银行发放给规模农户、合作社发展肉牛肉羊的生产性贷款,给予4%年利率贴息。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能贷到款了,今年40岁的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村民宋福基,终于“人生头一回”甩开膀子干起来了。

  原先,宋福基家里最多养十几只羊。“养羊,咱农民没有钱根本养不起来。像100只羊,连吃草带打针一个月得1万多元。”他告诉记者。

  去年9月,宋福基贷了6万元款,自个再添了1500元,买了100只羊。今年1月,他将这些羊全出栏了。“4个月育肥下来,我净赚了1.8万元。”宋福基说。

  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发放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12万户、158亿元,省财政累计兑付贴息资金2.8亿元。

  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引领示范,我省实现了政府补贴和农民投入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要素互补、联动联促的筹资机制,极大地推动了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惠农资金咋用好?

  ——向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发力,及时提供引导、扶持等服务

  虽说日光温室一年能带给自己近3万元的收入,可张罗年一想到给棚里种的西红柿人工授粉,“头就大了”。

  种了5年大棚,这位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五沟村村民每年都得花上近一个月时间,和爱人从早忙到晚,干这个“既累又烦”的活儿。

  “现在,这活彻底交给一种荷兰的蜜蜂了。而且,蜜蜂自然授粉的西红柿,长得还圆、还亮。”张罗年如释重负地说。

  一只只荷兰的蜜蜂能“漂洋越海”飞到他的日光温室里,张罗年告诉记者这缘于政府的帮助。刚开始,区里农技人员动员他和其他农民买蜜蜂解决这一问题时,他一点都不信。等到政府给一箱蜜蜂补贴了一半的价格200元后,他才买了。“没想到,真的‘解放’了。”

  让张罗年尝到甜头的200元政府补贴,放在我省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蔬菜产业的大盘子里,似乎微不足道。但是,正是在一个个类似这样的补助中,我省农业科技落地生根,技术服务机制得以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全省形成了两大设施农业优势产业带:以河西走廊与沿黄灌区为核心的日光温室蔬菜优势带,以陇南、陇东为主的塑料拱棚蔬菜优势带。全省180万亩设施蔬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全省种植业增收幅度大、农业增产技术集成度最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之一。

  为了让农民跟上市场经济的节拍,我省在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牛羊产业项目实施中,重点用于良繁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两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在庆阳、张掖、临夏3市州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通过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我省加快了“河西肉牛”、“陇东肉牛”和“中部肉羊”新品种选育步伐,为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现在,全省牛羊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73%和77%。

  在项目的扶持下,一个个牛羊养殖小区的新建,有效地推动了全省牛羊生产从传统养殖向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的转变,对构建现代牛羊养殖生产体系,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笔笔现代农业资金的投入,不仅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接通了产业发展链条,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给广大农民以更直接的实惠,使广大农民得到了更持久的激励。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