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创业拼“资源整合”
- 发布时间:2014-12-18 12:31:20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马绍栋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新常态”这一经济关键词再次被高层肯定。在日渐火爆的创业领域,新常态的特征正在显现。
“我们现在团队稳定,分工明确,商业模式清晰,三年内上市完全没有问题。”潍坊高新区一家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彭旭对自己的创业公司自信满满。
“80后”彭旭是北京某名校计算机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前两年曾在中关村一家互联网公司待过。从去年初开始,他明显感觉到移动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和朋友一合计,果断放弃北京的工作去创业,主要从事手机app的精准开发,目前已经有金融、旅游、零售等多个传统行业客户来和他合作。
彭旭的朋友基本都是“80后”,其中不少人是海归,涉猎专业从软件、数据到金融、管理、财会、法律,几乎涵盖了一家科技型企业发展所需的各个环节,其中一些资历较深的曾经在香港、硅谷等待过,视野、阅历、人脉丰富。“我们最终组成的还是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因为这个时代非常讲究分工,再强悍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包揽。”彭旭说,需要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圈子迅速找到北京、上海最顶尖的工程师;需要融资,则马上可以联系到圈子里的风投、股权投资基金。
面对这样一个创业团队,相信每个风险投资人或下游客户都愿意和他们合作。让记者感慨的是,经济新常态下,创业也在呈现“新常态”,而10年前、20年前创业,即所谓的“企一代”,他们的成功更多凭借敢闯敢干、大胆创新,抢抓市场空白机遇一举成名,这让他们饱受所谓“企业家原罪”的质疑,而企一代创业的领域也大多集中在制造业、贸易、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
如今经济新常态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的大环境和创业者的素质已今非昔比,过去的企业往往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每个环节都投注了大量精力,甚至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艰难攻关。如今,互联网让信息沟通和资源配置成本降到最低,金融环境超越以往太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创业者更加专业甚至职业,哪一步需要解决人才问题,哪一步需要融资,哪一步需要设置股权激励,这些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他们总能驾轻就熟地掌控。在这种优势下,企一代耗费十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的规模或高度,在他们这里可能短短两三年就能做到。
当然了,借助各路资金的鼓噪和资本市场的放大,创业者很容易变得功利、浮躁,动辄以获得多少亿的融资而炫耀,须知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真正要创百年基业,专业化之外,创业者还需要学习前辈扎扎实实练内功、做企业的干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