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科技创新:全球兴起新浪潮

  • 发布时间:2014-12-18 05:49:0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和强化以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创新驱动发展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荷兰:地理洼地 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 徐惠喜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还有四分之一的土地甚至低于海平面。作为欧洲第三大机场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就建设在低于海平面3米的低地上。

  然而,地理上属于低地洼地的荷兰却是欧洲的创新高地。就拿埃因霍温这个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的城市来说,市郊的高科技园区的人均专利数高居世界第一。福布斯杂志称之为“全世界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而《财富》杂志则预言:埃因霍温将成为下一个硅谷。

  埃因霍温缘何获此殊荣?《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前往一探究竟。“这里是‘欧洲的大脑’,是全球最具智慧的1平方公里”,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总经理施梅兹指着身旁一片干净整洁、风景秀丽、充满生机的园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荷兰全国近一半的专利都诞生在这片占地103公顷的高科技园区。这里汇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85个国家的科技人才,入驻企业现有135家,其中既有飞利浦、英特尔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有恩智浦、Solliance光伏等中小型企业,还有近60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

  埃因霍温早年从为飞利浦公司生产灯泡的工厂起家。随着飞利浦的发展壮大,这里建造了一些住宅、公园、商业和娱乐设施,埃因霍温逐渐从一片厂房发展成为一座现代意义的工业城市。即使在今天,埃因霍温的很多标志性建筑仍然留下了飞利浦的烙印:市中心还有飞利浦博物馆;大多数埃因霍温市民都有家人或亲朋好友在飞利浦公司工作;很多家庭好几代人都服务于飞利浦。

  上世纪90年代末,飞利浦的一项战略改变了埃因霍温的城市发展轨迹。飞利浦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开放性创新,需要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才之间的交流,才能研发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飞利浦对埃因霍温的定位是:吸引全世界的顶级人才来这个园区工作,创造一种开放的创新型工作环境。

  今天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因之诞生。“开放式创新”和“创造交流的空间”,这是记者在园区采访时最突出的感受。从园区整体规划到楼宇的内部布局,均是开放式设计。园区建设以自然景观为主导,所有的新建筑高度不能超过树冠,办公楼间是大片绿地或树林,即便是停车楼,也建成绿盒子状,外墙爬满藤蔓,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午饭时,人们可在园区湖边散步,看湖里自由游动的白天鹅。建筑内部创造了很多交流和碰面的空间,开放的中庭可以成为灵活的工作空间;把电梯建到角落里,鼓励人们走楼梯,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能和同事不期而遇,也可看到其他同事在做什么。记者采访中听到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园区一栋新近改造的创意办公楼里,楼梯窄到无法让两个人同时通过,两人相遇时,必须友好地打个招呼,侧身让对方通过。

  交流街是园区规划中最突出的特色,规划者将园区所有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到这条街上,如餐馆、超市、健身房、会议中心等,尽可能地创造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天午饭时,这条交流街非常热闹,湖边到处是散步的企业员工,一片生机盎然。看到这样的景象,不难想象为何全荷兰近一半的创新专利在这里诞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促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才之间的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萌发创新的种子。园区每周都举行科技创新研讨会,由入驻企业代表介绍其研究发现,启发大家,共同探讨。共享和相互启发是提振入驻企业乃至整个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把技术转化为业务、把想法转化为成果、把伙伴引向成功、把投资转化为利润、把言论转化为行动、让工作充满激情”,进而研发出更具创新的产品,这正是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的生动写照。施梅兹向记者介绍,今后该园区的科研将紧盯未来科技趋势,围绕微系统、嵌入式系统、医疗科技、信息娱乐系统、大数据等五大领域,注重科技成果向医疗、能源、智能环境三大板块的企业应用转化。

  其实,埃因霍温只是荷兰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荷兰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产业竞争力较强,是欧元区第五大经济体、世界第五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其发达的科技和创新的传统。就拿农业来说,荷兰农业技术先进,生产高度集约化,农产品产量高科技含量足,国土面积仅4万余平方公里的荷兰已成为整个欧盟的“菜篮子”:蛋、奶、肉、蔬菜和花卉等大量出口欧洲和其他市场,蘑菇、鲜花、奶酪和土豆种子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最近,荷兰政府为保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地位出台新政,积极推动研发创新型产业发展。荷兰经济部、农业部与创新部共同确定了化工、创意、能源、高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农业和食品、物流、园艺及水处理等优先发展行业。在创新的道路上,荷兰正在攀登新的高峰

  德国:推动跨部门创新 确保国家竞争力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

  多年以来,德国政府将创新视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今年2月,德国研究和创新专家委员会指出,当前德国创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科研人才外流加剧;受劳动力市场等限制,引进紧缺人才难;缺少促进知识和技术转化的中介机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等。该报告在德国一度引发巨大反响。

  作为回应,今年5月,德国联邦教研部提交《2014年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全面介绍了两年来德国的研究与创新状况,在国际背景下对德国科研创新体系进行考察,并提出新的政策目标。报告认为,德国政府2006年以来推行的高技术战略是德国创新能力上升的重要因素。

  该报告显示,去年德国作为科研与创新所在地的吸引力有所上升。德国政府、经济界与学术界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2012年再创纪录,超过790亿欧元。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达到创纪录的2.98%,接近联邦政府提出的3%的目标,大大高于欧盟28国的平均值(2.06%)。

  该报告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还对结合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德国未来创新政策的目标:

  首先,将高技术战略继续发展为全面的跨部门创新政策。其核心目标旨在保持高技术战略所带来的动力。数字化、人口结构变化和向可持续经济方式的过渡是当前的三大趋势,是德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同时在这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增长和就业潜力。

  其次,大力发展国际化战略。政策重点将继续放在新兴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过去几年里科研投入有显著增长的那些国家。

  同时,积极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与欧洲研究区计划。德国政府将努力协调好国内的高技术战略与欧盟“地平线2020”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国家目标与欧盟计划达到良好契合。在欧洲研究区方面,德国要积极推动其进一步深化,制定和推出相关战略方针,优先考虑有效的国内研究体系,对科研人员开放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与机会均等,优化科学知识的交流、获取与转化,以及欧洲研究区的国际研发合作。

  此外,推动科研体系的革新。面对高素质人才流失的严峻局面,德国政府应加强对国外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推进科研创新发展,建设全新的科研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德国政府将积极推进教育公平,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并改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通性。

  今年9月,德国联邦政府以该报告为基础又通过新的高科技战略,重点是促进高科技科研成果以最快速度转化为产品,将德国打造成为世界创新冠军。

  新加坡:“智慧国家”建设 对接民众需求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刘 威

  2014年初,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一项为期10年的“智慧国家2025”计划。该计划为此前新加坡“智能城市2015”计划的升级版。计划秉持生态宜居和永续发展的建设理念,致力于应用科技创新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国度。根据规划,预测即将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自动监测即时卫生情况并通知清洁业者前去清理、使用无人驾驶的车辆提供公用交通运输服务等诸多设想,都将在“智慧国家”建成后一一成为现实。

  “智慧国家”计划的核心理念在于建立面向新加坡公众,能够覆盖整个国家的信息采集、分析及反馈处理系统,以便更高效地洞悉和预测民众需求,为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新加坡政府在各部门间普遍采用了一个名为“智慧国家平台”(Smart Nation Platform)的系统。该系统可供所有政府机构使用,用户机构可共享系统集中采集到的数据,以便作出最优决策。“智慧国家平台”的主要功能可以用三个C来概括,即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连接”,即提供一个安全、高速、经济且具有扩展性的全国通讯基础设施,“收集”指通过遍布全国的传感器网络获取实时数据,并对重要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匿名保护、管理及适度分享。“理解”则是通过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及时、最优的反应。

  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宣布拟将“智慧国家”计划率先在特定区域内进行试点,具体内容包括衔接公共无线网络与家用无线网络,以及在试点区域内安装多用途传感器等。以远程医疗为例,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的结合,病人只需随身携带医用传感器,便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向医生传递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获得医嘱。公共无线网络与家用无线网络的衔接则将打破无线覆盖区域的限制,让居民随时随地传输数据。据了解,新加坡政府还计划在繁华、重点区域安装多功能传感器和数据集中箱,用来收集空气质量、交通量、人流量等实时数据。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宣布将在明年1月试点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道路上的应用。

  为使各个群体的国民都能适应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尽快融入“智慧国家”计划,新加坡政府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了相应的引导措施。新加坡智慧国家咨询与行政办公室负责人维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使年长者因不谙科技而落后,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25个“公民联络中心”,安排工作人员协助公众使用政府网络服务,包括教导年长者基本的数码知识。青年方面,今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已在16所中小学推出“编码乐”学习项目,提高青年学生对科技的认识,确保他们为数码时代作好准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