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线路医生”出诊
- 发布时间:2014-12-16 04:29:26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通讯员 梁凯 葛芋
本报记者 李振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春秋喝风沙,早晚吃凉饭。”这是电力巡线工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寒冬来临,为确保冬季用电安全,山东能源龙矿集团供电部组织巡线人员对矿区内全程线路进行了特巡。日前,记者跟随巡线工人在-3℃的寒冬巡视该集团内跨度最长的供电线路——35千伏芦煤线。
早上8点,工程车载着龙矿集团供电部检修一班班长李宪带领的4人小组以及记者到达了位于芦头镇下庄郭家村村北农田的芦煤线1号杆。刚从车上下来,记者就体会到深冬寒风的刺骨,身上的羽绒服很快被吹透,脸颊、耳朵也冻得冰冷麻木。“我和陈石伟一组,巡视1到43号杆,庄恒东和王旭东你俩巡视44到86号杆。现在准备开始对头巡视。”李宪迅速分配好任务后,两个小组就开始动身了。
芦煤线全长13.76公里,穿越12个村庄,86基杆塔分布在农田、果园、树林中,其中十多公里必须全程徒步。光走路还算不了什么,每名巡检工还都背着装有望远镜、安全带、测温仪、记录本等工具的重达10多斤的工具包。“咱们是负重‘行军’,能增加热量,不怕冷。”李宪笑称。
雨雪过后的农田湿滑松软,踏进去鞋底就陷进泥里,走路格外费劲。“1号杆的导线跨越公路,往来车辆多,要保持线路的对地距离在7米以上。”李宪一边用望远镜观测杆塔构件,一边告诉记者。导线、地线、金具、绝缘子、横担紧固程度、接地装置……仔细检查完毕后,李宪在记录本上一一记录,并在电杆上的黄色小牌子上写上了巡视时间等内容。
9点40分,一行人即将抵达11号塔,脚下的路也变得崎岖起来。11号塔周围长了一大片灌木林,要想走近塔下必须穿过林地。眼看着11号塔就在眼前,可要走近却并不容易。记者跟随巡线工猫着腰走进去,才意识到灌木的枝条上长满了尖刺,稍不留神就会剐破衣裤。脚下还是布满石块、树根坑坑洼洼的泥地,人在其中走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钻出林子,记者已是满头大汗了,羽绒服还被剐了一个口子。“巡线没有不剐衣服的,我们的衣服上全是口子,一年下来少说要穿破两三套衣服、三四双鞋。”李宪说着,从包里掏出创可贴,帮着记者贴好。记者这才注意到,他们的迷彩工作服上到处是一道一道缝补过的痕迹。
12点20分,经过近10公里的跋涉,终于抵达了果园里的30号杆。检查完毕后,李宪和陈石伟从包里拿出了十几个“杠子头火烧”和6袋小榨菜,围坐一起,就着保温杯里的热水吃起了午饭。“火烧解饿、耐饥,而且不用加热吃起来也不觉得凉,怎么吃都很香。”陈石伟说。20分钟后,简单的午餐结束,巡线小队又踏上了巡线路。
“供电线路和人一样,都需要定期作体检,要不然得了病还不知道呢。”陈石伟告诉记者,巡线就像体检,讲究的也是望、闻、问、切。望就是用望远镜观察杆塔所有构件情况;闻是指听运行中线路有无异常声音;问是向线路附近的群众走访咨询线路防护区内的近期有无异常状况;切就是用测温仪对导线、电缆接点处进行温度测量,如果温度高于规定值,就说明此处接点松动接触不良或是有氧化层电阻增大,那就是线路“生病发烧”了,需要做“手术治疗”。这些都是“线路医生”们肩负的重任。
据了解,龙矿集团供电部担负着向龙矿集团矿井及矿区居民生活供电的重任,电网所辖6千伏至110千伏变电站19座,高压供电线路160公里,供电半径35公里。供电部的20位电力工人肩负着为43条高压供电线路检修、巡视工作,为煤矿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可靠的电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