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童话为啥难有“中国制造”
- 发布时间:2014-12-16 01:29:55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本报记者 贾 婧
■将新闻进行到底
北极,月亮岛。一座超炫的人造童话乐园“水晶城堡”将在圣诞节正式开放。北极熊笑笑和动物伙伴们在城堡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在为成为平安夜的演出明星而进行着精心的排练。
一头在冰坨中沉睡万年的猛犸象好梦的到来,打破了城堡的平静。笑笑和动物们心底对自由的向往,伴随着小猛犸的复苏破土而出。在水晶城堡小主人露珠的生日晚会那天,笑笑在因纽特女孩瑞儿、郑南、郑北和露珠的帮助下率领动物们逃出城堡……
这是《永远的月亮岛》一书的梗概,该书是我国首部低碳科学童话系列丛书中的一部。“低碳科学童话系列”一共10部,除《永远的月亮岛》外,还包括《太阳城堡》《玄冰之心》《极地谍中谍》和《北极之夜》等,丛书由金本、李忆锋、谭旭东和陈曦等10位写作风格各具特色但均怀抱着同样环保理念的作家撰写,他们从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的9个方面,为主人公们编织了各种历险与传奇。
2014年11月,《永远的月亮岛》于中国(中山)光华国际科技节期间,在广州中山市首发,并在中小学生间引起阅读热潮,而科学童话也伴随着该读本的热销进入人们的视野。
——新闻缘起——
现今少儿科普读物鲜有本土原创作品
“我对少儿读物有研究,也了解少儿读物的现状,知道现在各地出版的少儿读物,即使有科普类,也是对国外科幻小说的改写或改编,很少有本土的原创作品。” 作为低碳科学童话系列丛书的主编,也是作者之一,北方工业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博士谭旭东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儿童文学作家大部分都在写流行的校园幽默小说,因为很搞笑,市场很畅销,但实话说,作品质量并不高,虽然可读性强,也有趣味,却缺乏对孩子精神的提升。
“科学童话,儿童文学界几乎没有人会写。” 谭旭东说,一些童话、小说名家写的都是类似欧美童话的内容,文中净是巫婆、精灵,讲的是鬼故事或者是悬疑与侦探故事。
实际上,科学童话早在17世纪伴随安徒生童话的诞生就已经存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篇科学童话《小雨点》的诞生,拉开了我国科学童话的大幕。近百年来,涌现了一大批著名作家,以及《凤蝶外传》《菌儿自传》《我们的土壤妈妈》《石油的一家》《小蝌蚪找妈妈》《“小伞兵”和“小刺猬”》《非洲的魔术师》《大海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唤起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求知热望。
“如今在我国热闹的图书市场上,进口的带有知识性的儿童读物包括科学童话都很受欢迎,却很少见到像前辈科学童话大师们那样的本土杰作。”谭旭东说,有的年轻编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童话,什么是好的科学童话。科学童话自身的创作弱势,也让文学界对这种文体产生一种怀疑和漠视,甚至排斥。
——核心关注——
科学童话创作难在“严谨”与“幻想”融合
“科学童话创作前期大多是自发性的,作者有科学家、科普爱好者、成人文学作家等,作品内容比较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对儿童文学和少年儿童心理的研究相对薄弱,造成部分作品无论从人物塑造、语言特色、情节描写以及人文蕴含等方面,相比优秀童话作品的确有些差距。”谭旭东表示,科学童话文体的特殊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童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文体,恐怕再也没有一种写作要如此经受“把严谨的科学知识”和“幻想无界的童话故事”相融合的功力考验了。要想把科学的“严谨”和童话的“幻想”这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概念有机地融合,不但要求作者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对童话创作有一定的历练和天赋,还要有把它们融为一体的驾驭操练。这样的要求对写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让很多作者望而却步,成为科学童话创作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童话除了创作有难度之外,谭旭东认为,本土的科学童话出品量低下,还有一个原因是出版社缺乏科学童话编辑,“年轻的编辑大部分是学文学或编辑出版专业的,不太懂自然科学,也不太了解科普读物出版的相关知识,因此出版社编辑很难设计科学童话的选题”。
一本好的科学童话要这样“炼”出来
面对科学童话创作如此高的门槛,“低碳科学童话系列”是如何诞生的呢?
接到主编任务后,谭旭东先一一筛选了他信任也认可的儿童文学作家,但都不太满意。后来,他突然有了一些灵感。“不应该只在童话作家里挑选,应该从老中青三代诗人、作家里挑选一些作者。”于是,谭旭东向年届70的著名儿童诗诗人金本发出了约请,向不惑之年的戏剧小说作家李忆锋发出了约请,向写微悬恐小说的80后作家的刘颖发出了约请,还向90后作家吴华、潘云贵和陈曦等发出了约请。
这样的组合,融合了老、中、青三代作家,“角度不一样,知识结构不一样,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形成一套高质量的科学童话。”谭旭东表示,为了更贴近青少年的阅读喜好,他的写作团队中80后和90后的作家占据了更多席位,而他们的确以更为有趣生动的语言和年轻人的视角演绎活了原本稍显枯燥的科学原理,赋予了故事更多的可读性。
选定的作者通过微博和电子邮件,进行了初步讨论,设定了每一位写的低碳生活小主题。为了形象和背景的统一,大家都以北极圈和笑笑熊为背景和主要形象,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展开情节,讲述故事,塑造童话形象,完成科学童话的创作。
“毕竟是科学童话,我们对于低碳、环保、生态和温室效应等,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到位,或者我们所写的科学童话传达的知识可能还不太准确。”谭旭东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这套科学童话更经得起读者的检验,真正体现科学的内涵,在科普出版社、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改委及中国清洁能源基金管理中心的支持下,科普出版社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把该书的作者召集起来,在北京开了一次创作交流研讨会。会上,邀请了几位院士、专家给大家做低碳科学讲座,还安排大家参观了中国科技馆。
经过共同研讨,谈体会,谈感受,再各自消化科学家的讲座后,作者们又反复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和润色。一年过去了,大家都圆满地完成了创作任务。当初稿交到科普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手里时,他们都对作品能做到将科学知识与文学性如此完美的结合而感到惊讶和满意。
——专家观点——
创新科学童话不能浮于表面要提升本质
“创作科学童话不仅仅是通过童话故事灌输科学知识,还可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这就使科学童话的内涵大大丰富了。”谭旭东表示,科学童话的创新不仅表现在题材的拓展上,更重要的是其作为童话的本质的提升。作者不能再满足于那种化妆表演式的粗制滥造,而要在童话意境、故事情节、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精心谋篇布局。例如,在传播科学知识时,既恪守“精准”的原则,又在童话幻想上做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童话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既遵守“物性”原则,又极尽其夸张、变形之能事。
“通过这套童话的创作,我们培养了一批文学创作者科学童话的创作能力,也填补了科学童话创作的空白,它的问世有助于培养少儿读者的科学精神和低碳生活理念,为做文明的人奠基。但这套童话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谭旭东说,“科学童话是儿童成长必要的精神粮食,在童书增长的环境下,它是一个少儿出版社的出版方向,也是科技类出版社的一个产业增长点。”谭旭东表示,科学童话的创作要发展,一定要更多的年轻作者参与,因此要大力宣传科学童话,让科学童话走进更多的孩子中间。社会上认识它的读者多了,科学童话的创作和出版自然就会发展壮大起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