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 发布时间:2014-12-15 08:55:58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赫靓

  首先我要说,在此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陈虻的人,更不会知道他曾经的辉煌,可能大多数人同我一样。但接下去,大家就会说:啊,原来是他啊。他是谁?他是《生活空间》的创办者,小时候总能在电视中听到一段合着三弦声的广告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就是陈虻的主意。还比如,中央电视台后来推出的《感动中国》,创意亦出自陈虻之手。

  认识陈虻是从柴静的《看见》开始的,书里的一句“走得太远,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感染了我,成为我反思的座右铭。虽然我达不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但每当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今时今日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想一想这句话。时间长了,也就“顺藤摸瓜”,知道了陈虻这个人。再后来,又找到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本书,崔永元和白岩松作了序,只为了纪念他。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我却一直没有读过,似乎总是没有空暇,又似乎是缺乏静下来看的心境。在旅行途中带着这本书,不知疲倦地看完。陈虻说:“想成功的人都很努力,但成功的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倘若你努力,但你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可能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所以,重要的是观念。而认识观念、改变观念完全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我觉得陈虻之所以被人记住,是他的理念,是他的智慧,以及他带给电视新闻界的种种影响,还有他对个人想法的孜孜以求。而对于我,收获更多的则是他对“本心”的坚持。当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一个人内心中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工作还处于计划分配、组织安排的阶段。陈虻却执著地进行自我选择,完成了此生唯一的跳槽,也为他的人生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1985年1月,一纸调令将24岁的陈虻从航天工业部团委调入了中央电视台专题部。这次跳槽,不仅意味着转行,更意味着舍弃。在原来工作的单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曾被告知:“你是我们这里画了圈的人。”“什么叫画了圈的人?”陈虻问。在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来的10个学生中,有两个被圈定为部里的培养对象,你是其中之一”。

  干部梯队的格局如此明朗,陈虻只要拾级而上,他的未来便是一片坦途。但他内心的激情和热血,却在告诉他:这不是你要的,不是你喜欢的。

  陈虻从小热爱艺术,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我特别喜欢电视产业。”听从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最爱,这是陈虻毅然改行的唯一理由。而他不但成功了,而且非常成功。因为在走向理想的这条路上,他从不迷茫。

  到栏目组的头3年,陈虻没有具体工作,每天上下班与在航天工业部当团委干部时的反差犹如天上与地下。他后来说:“当年我干的工作就叫‘打杂’,主要任务是领肥皂、毛巾,拿报纸,干杂活儿。谁在外面拍片子磁带不够用了,打电话回来,我就扛几箱磁带,买张站台票送过去。谁的钱不够用了,我就负责跑到邮局寄钱。”

  有心人即便打杂,也不忘学艺。给摄像师扛机器,陈虻说:“趁卸架子的工夫,我瞅一眼取景器的构图。在晚上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偷偷拿摄像机比画比画。后来还试着给摄像师出点儿主意,给导演提点儿结构上的建议。”

  在上初中、高中时,老师曾鼓励大家写下“我的理想”,比如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看看10年、20年后有没有人能够实现理想;上了大学,老师则很肯定地告诉我们:现实与理想相距很远,今日所想与明日所成不能等同而论。当时并不服气,以为很多梦想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最终都会实现。现在回头看看,却早已经记不起当初的“雄心壮志”了。

  陈虻说:“人要学会经常往回看——为什么呢?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一直都是站在起点往终点看,上了小学,琢磨着上所好中学;上完中学,琢磨着考所好大学。考完大学,再找个好工作。价值观都是单向的。我觉得必须再添一个往回看的坐标。”这是为了不迷失自己。

  人生就像一条有着不明显的弧度和无数岔路口的公路,实现理想的路程并不笔直,甚至还有些崎岖。许多细小之处影响着你得到的最终结果。多少人因为各种借口而没有真正去问自己想要什么,问了之后又有多少人去付出行动,就如继续赖床的人想通过一点儿刺激起床,可过了许久,仍躺在床上;又有多少人选择了随波逐流,顺势而为或不得不为,而不是一直坚持当初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视野,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认识,接着有了转变。陈虻就是在不断地转变,但始终不忘初心,就像是地球无论如何自转,都始终不变地围着太阳公转一样。陈虻用他最初的坚持,在那么多年中不断完善着自己独有的表达。

  白岩松在序里写道:“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期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陈虻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陈虻去世,那么多人都在回忆或悼文。回忆他的人都是新闻传媒业界的顶级大腕,他们如同悼念导师一样悼念陈虻,表达了自己从陈虻那里汲取过营养。一个人如此,要么绝对优秀,要么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足以让人们去记住他。在信息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大环境中,需要用一颗坚定的心去击败迷茫与怀疑。书中有好多话都让我坚信自己所选择的未来是正确的,也让我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更明确的想法。我告诉自己,看看走过的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对于今天的选择,陈虻可以给你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世界不会因你而不同,但你的世界会因坚持而不同。

  (作者单位:首都机场商贸公司)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