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吃嘴儿的行走笔记
- 发布时间:2014-12-12 10:51:5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去年春节,作家巴陵到绵竹来,要我带他去品尝绵竹美食。绵竹号称小成都,绵竹人好吃好耍,美食遍街都是。我带巴陵尝了史羊子羊肉米粉,让他不虚此行。巴陵原名方八另,善写美食散文。巴陵说他从2003年起,就利用出门在外的机会,尝试各地美食,了解原滋原味的民间美食。这些美食,都是与巴陵的一次偶遇,他是带着尝食和体验接触这些食物的。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食家,凡是喜欢吃喝且能说出点道道的都可归于此列。但不满足于饭桌上的评头论足,享受美食之余,还能诉诸于文字,并且写得好的美食家少之又少。苏东坡、李渔、李调元、汪曾祺都是这样的好吃嘴儿,看着他们笔下那些鲜活的文字,可真是活色生香啊!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超级吃货不仅会吃会写,而且还会亲自烹饪食物。比如苏东坡创制的“东坡肉”酥烂香糯不腻口,深受老年人喜欢,直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
巴陵和这些美食作家相比,其特点在于对于美食始终充满着好奇心。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哪怕千里迢迢,也要去饱饱口福。他就是一个美食探路者,一个好吃嘴儿,而他的那些美食散文,是他四处觅食的副产品,是他的行走笔记。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犹如繁星闪烁,想吃遍全国的所有地道美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如果能吃到各地代表性的美食也算不枉此生了。
巴陵生活在长沙,有条件接触到各地美食,这给他的美食散文写作创造了不少便利条件。但巴陵并不是长沙本地人,他在湖南新化长大,那里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梅山文化属于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梅山深处属于瑶族人的世居地,巴陵在这里出生、成长,其味觉记忆自然深受梅山文化影响。在他的诸多美食散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梅山文化的影子。其实这很正常,因为一个人的家乡,就决定了这个人一生中的饮食取向和偏好。
在巴陵最近出版的《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一书中,收录了六十篇文章,其中一大半文章都跟新化或湖南有关,可见湘菜始终是巴陵书写的主流。至于其他的文章,有北京的、有四川的、有云南的、有甘肃的,应该是巴陵这些年四处游走的收获。巴陵的散文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不掉书袋卖弄学问,很有现场感,食材的色香味形,我们都能在文章中感受到。
比如在《豌豆颠的颜色欲望》中,巴陵写道:“豌豆颠只吃嫩芽尖儿,用手指一掐,又嫩又催,掐得轻轻脆响。豌豆颠要吃得嫩,才能吃到爽口、清脆、鲜嫩的味道,如果老嫩兼吃,吃的时候味道尽失,留下的是粗纤维和涩味……”这样的文字很有生活味儿,很有烟火气息,如果不是亲自尝试过,是写不出这样的感受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