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董奉:“杏林春暖”济苍生
- 发布时间:2014-12-12 03:31:57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程天赐
在医生和患者缺乏信任、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有一则不常用的成语忽然闯入脑海,唤起心中波澜,眼前顿时春暖花开!这个成语就是“杏林春暖”。于是勾起好奇心,做了一番探究。
后汉三国时期,侯官董墘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龙田村董厝村民组,出了一位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的名医董奉。他先后在家乡和江西庐山等地行医施药,给百姓看病不收钱,但要求患者在其住处周围种植杏树,重病好了栽五棵,轻病好了栽一棵。郁郁葱葱的杏林,连老虎都喜欢到这里嬉戏取乐。董奉用成熟的杏子换成谷子救济穷人。这就是“杏林春暖”典故的来历。
因为董奉居杏林,“杏林”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赞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家;尊董奉为“杏林始祖”,祀为医仙。
所谓“医仙”,就是能起死回生的医生。董奉少年学医,接受道家学说。青壮年时悬壶游走南方各地,治病救人。史书记载,一次,董奉到交州(今广西一带),正赶上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昏迷已三天。董奉用自制药丸三粒塞入病人口中,温水送服。稍后,病人手脚就能动弹,肤色转活,半日后能坐起,四天后能说话,不久病愈。
柴桑郡(今九江)有一屈姓女子得了怪病,神志昏乱,狂躁乱舞,不能入眠,认为被“鬼魅”缠身。诸医束手。董奉叫人从湖叉沼泽弄来一条样貌可怕的白鳄鱼,驱赶至屈家门前,让该女子到门旁观看。董奉让随从的人当场把鳄鱼杀死,并取鳄鱼血及胆汁调药令该女服下,该女子的病就好了。——想来,这是董奉根据病人受惊吓得了癔症,科学运用心理疗法的成功医例。
后来,董奉云游到江西庐山,在莲花峰下龙门沟住了下来。一如在福州郊区老家,他给人治病分文不取,病人只需栽杏作为答谢。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栽下的杏树竟有十万多棵。
他让山中的鸟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不生杂草,像是专门把草锄尽了一样。
杏子成熟后,董奉并不卖,用它来换粮食。他在杏林建草房,置竹囤,兑换者无需告诉他,只要将一斗粮食倒入竹囤,就可以摘一斗杏去。
曾经有个投机取巧的人,拿来很少的粮食,却装走很多的杏。这时,杏林中一只老虎吼叫着冲出来。那人吓得慌忙逃跑,罐里的杏子丢掉不少,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粮食一样多。
传说此虎也是被董奉所救。有一次,老虎猎食未吐骨头,卡在喉咙,痛苦不堪,跑来董奉住所附近哀嚎。董奉胳膊套上竹筒,手伸进虎口取出了骨头。老虎获救后就留下来守护杏林,报答恩人。成语典故“虎踞杏林”、“猛虎守杏”、“黑虎卖杏”便出于此。
过去,走方郎中每到一村,必摇动手中的环铃,意在提示:医生来了,有病的快来看病。郎中手上的环玲名叫“虎掌”。这个虎掌就是从董奉虎口取鲠的竹筒演变而来,既能发出响声,又可炫耀其渊源和医技。
董奉之所以让病人种杏树,不仅因为杏子好吃,更因为杏仁、杏叶、杏花、杏树根皮均可入药。花叶美容疗不孕,根皮可接骨祛风湿,特别是杏仁,它是一种常用的祛痰止咳、平喘润肺的中药。用它给百姓疗疾,就可以减少成本。董奉以杏脯佐餐养生,又用杏果换来的粮食赈济贫民百姓和过往路人,据说一年能散发出去两万斛粮食。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超前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呀!
《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此话虽有夸张,但也不难理解,一个人心地光明,心态好,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很多是完全可能的。
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许多向往世外桃源、迷信成仙的人,往往误食丹药而死。不如向莲花峰下的董奉学习,多行善事,“栽成红杏上青天”,人走了,智慧风范长存,倒是可以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董奉有条件成为当时巨富,但他的人生信仰和修养、智慧,使他不肯当守财奴。他四海为家,行医济世,乐善好施,以自由的精神,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事业,举重若轻,做了许多功名心很强的儒者孜孜矻矻一辈子想干而未必干得了的名山事业,完成了一段不朽的生命传奇。
试想,如果他储存的是钱物,哪怕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也早已化为乌有。像某些贪官,机关算尽,最终案发,充缴了国库,不过徒劳而已。但董奉留下的是一种精神,历久弥新,千年之下,仍能被视为行业操守的温暖激励和理想标杆,可见物质价值短暂,精神价值长久。董奉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深谙这个道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