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抱团发展”向市场要效益

  • 发布时间:2014-12-12 03:31: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蔡茂楷

  “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对大生产和大市场,通过‘抱团发展’向市场要效益,这是厦门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思路。”谈起合作社发展,福建省厦门市副市长倪超思路清晰。

  按照培育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近年来,厦门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加强引导服务,加大扶持力度,短短几年间,合作社发展呈现出专业特色明显、发展形式多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新特点、新趋势。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成立的农民合作社1567家,注册资金34.1亿元,注册成员数3.6万人,带动周边农户8.3万户。合作社已逐步成为厦门发展现代农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出政策专业特色越来越明显

  厦门市农民合作社起步晚,至2007年9月才成立第一家,但随着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市里对合作社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2010年出台《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合作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11年下发《关于扶持示范社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二五”规划》;2014年5月,出台《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管理办法》。

  一系列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专业合作社。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同安区,该村700多农户90%从事蔬菜种植,年种植达4500亩。根据市里的政策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在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方面都加大扶持力度,短短几年间,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85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5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3000多农户加入郭山紫长茄的种植。

  “专业特色明显”成为厦门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特点,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生猪、禽类、水产等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成立了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郭山紫长茄、大宅火龙果、琴鹭鲜花、上陵牛蛙等专业村,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重服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服务,是合作社工作的一个主导思想。”厦门市农业局局长吕参军说。在服务方面,市农业局首先做好宣传服务,营造发展氛围,通过电视、报纸、送法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其次是强化合作培训,几年来,对合作社理事长及其成员培训达4185人次;第三是加强学习交流,多次组织合作社到浙江、江苏及台湾等地考察学习;第四是建设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网,提供交流平台。

  “为合作社做好服务的理念,推动了一系列‘农超对接’的成功。”吕参军说。在“福建省2010年农超对接会”上,厦门13家合作社与采购商现场签订合同750万元;2009~2014年连续举办了六届厦门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参展产品销售额累计达3881万元;目前已有多家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了厦门永辉、人人乐新华都等大型连锁超市。

  随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

  强扶持发展形式多种多样

  因为发展时间短,厦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有限、品牌化程度低、理事长学历偏低等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先天不足”。为补上“短板”,厦门市农业部门加大典型示范,以“培育一个,示范一批、带动一片”为目标,加大扶持力度。

  比如,为解决蔬菜市场流通问题,市农业局从40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中挑选了7家管理水平较高、基地规模较大的合作社与夏商中埔批发市场对接,设立“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专区”,仅今年上半年,7家合作社在销售专区直接销售自产蔬菜10732吨,销售收入2320万元,为合作社社员增加214.64万元的销售收入。

  2008~2013年,各级财政共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2家,资金总额3555万元。资金主要集中在扶持合作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培训等,通过扶持逐步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合作社社员得到真正的实惠。

  强力扶持使得厦门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生产经营类型方面看,除传统的种养业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从创办类型看,有农户自发创办型、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企业带动型等,特别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在市场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