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先驱先行:推动自愿捐献器官立法

  • 发布时间:2014-12-10 07:31:3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吴红月罗朝淑李 颖冯国梧

  一个好医生,不能光是手术匠,还要做一个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医学科学家,要带领一批专业人才攻克难关,对医学的某一领域有所贡献。沈中阳就立志要做这样的人,他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目前,沈中阳带领团队已完成肝移植近万例,约占我国总数的三分之一,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80.6%和77.3%,高居国内首位。他所创立的东方器官移植中心,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移植团队,是国内唯一的拥有心、肝、肾、肺、胰腺、小肠移植资质的医疗单位,也是首家被CLINICAL TRANSPLANTS 收录的中国大陆器官移植中心。

  成名后的沈中阳,除了潜心于临床工作,还长期承担着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他将自己基于临床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分别编撰成《临床肝移植》《现代临床肝移植》《中国肝脏移植》《肝移植手册》等著作,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及国际合作者发表主要学术论文169篇,其中SCI论文41篇;论文他引254次。

  他还担任了国家863计划现代医学技术主题组专家、器官移植关键技术项目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核心组器官移植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多个杂志的总编辑或编委等职。

  20年来,他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吴阶平—杨森医学研究奖在内的13项国家级及天津市科技成果奖项,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20个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称号。2014年其带领的团队荣获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奖”。

  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黄洁夫等为此评述:沈中阳教授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勤奋工作、刻苦攀登、默默奉献,在我国肝移植发展的第二阶段做出了重大贡献。

  推广器官移植 培养后续人才

  沈中阳真诚为人,为事业、为团队的发展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甘为人梯是沈中阳作为一个科学家优秀品质的体现。

  现任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东方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的潘澄至今念念不忘,沈中阳为鼓励他第一次主刀成功,主动做他的副手,为他补台、助威,当他手术成功后,沈中阳坚决地从功劳簿上划掉了自己的名字。“让我这个30出头的医生做主刀,这在国内其他医院是不可想象的事,因为通常都是学科带头人紧紧把持着关键技术。而沈中阳却认为,只有年轻人都会了,才能把事业做到世界第一!这就是胸怀!我们都因此深受感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从沈中阳身上,年轻的医生读懂了大爱无疆的真正内涵,以自己的无私和奉献,让患者的生命更加坚强。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努力创新的同时,沈中阳还带出了一支高手如林的团队,医生们不仅个个能够独立领队完成肝移植手术,还兼具了阵容庞大、门类齐全、具有国际水准的相关分支移植学科。十几名昔日的“小大夫”,如今在国内外肝移植领域都早已是如雷贯耳的移植界“大腕”,这些人才为器官移植事业做大做强,保持学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有人说,沈中阳是一位有胸怀的人。的确,沈中阳有他不懈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要为国家带出一支阵容强大、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水准和科研能力具备国际水平的大器官移植团队,这支团队让国际同行不敢小觑,让中国万千肝病患者心怀希望。为此,沈中阳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无私地帮助全国各地的肝移植机构。面对其他医院的手术邀请和观摩请求,他总是有求必应,成为了我国肝移植领域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2000年,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沈中阳成了全国肝移植领域被公认的权威,国内多家医院掀起了“取经”的热潮。沈中阳认为这是件好事,他告诫同事,“人家请我们去示范指导,是为天津争光;有更多医院开展肝移植,就会有更多患者获救。而别人学会了,有了竞争,更会逼着我们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也正因此,许多先进的肝移植技术走出了天津,走向了全国。

  沈中阳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家医院进行了肝移植技术指导,帮助这些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肝移植手术,并协助组建了北京、济南武警部队器官移植研究所和千佛山医院肝移植中心;帮助武警总医院建立器官移植研究所,并且担任其所长,培养了大批的军医。此外,他的东方器官移植中心为全国各地培养器官移植专家200余人,对推动我国肝移植由临床研究阶段进入到临床广泛应用阶段,实现中国肝移植的重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采访中,科技日报记者问沈中阳,这样无私地教授他人,难道不怕他们超越自己?他说自己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他想的是如何推动中国肝移植事业的进程,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大器官移植的水平!

  尽全力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工作

  自1960年吴阶平教授完成我国首例肾移植手术至今,中国已经发展为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包括人体器官移植在内的特殊医疗技术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准入制度,对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必须具备的人员、设备、设施等基本条件和相关技术规范规定也不尽明确。

  虽然我国在人体器官移植管理方面曾经制定过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违规实施器官移植的现象仍然存在。为规范和加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患者健康,原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此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强调,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的,不得开展器官移植。

  同其他国家一样,人体器官来源不足是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面对器官短缺这一世界难题,沈中阳从战略角度上考虑器官捐献的办法,并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解决存在于器官移植中的一系列难题。

  在全国尚未制订地方法规的情况下,沈中阳积极推动天津器官捐献工作,组织制定我国心脏死亡及脑死亡标准,制定我国器官获取和使用规范。经过多方协调,并结合天津特点几易其稿,历经两年,全国首个《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终于出台,并于201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把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使捐献身故后人体器官在完善体系、疏导流程、鼓励捐献、规范监管等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高新谱主任清楚地记得,2014年4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天津举办了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身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的沈中阳,作为医生代表,主动承诺志愿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并率先在捐献器官意愿书上签了名,之后,中心所有的同事都在捐献器官意愿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此前一天,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以及中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李金华等已在北京协和医院登记捐献器官意愿,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

  过去十多年间,在器官移植的道路上,沈中阳咬住青山不放松,不断进取,成长为我国科研领域转化医学的先行者、临床医学的实践者、器官移植法律的倡导者和志愿器官捐献的践行者。在沈中阳的带领下,中国的肝移植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了破茧成蝶的飞跃,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