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温泉镇:把美丽浸润到骨子里
- 发布时间:2014-12-09 07:32:0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邓俐通讯员田荣盛
重庆早以“中国温泉之都”享誉中外,在重庆实施的“五方十泉”战略中,“山、水、泉、林、洞、岛”资源富集的巴南区东温泉镇就是其中一方,该镇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中国最美山水温泉小镇”。
设施建设是骨架,制度建设是血肉,文化建设是灵魂——近年来,东温泉镇通过设施、制度和文化三个层次建设美丽乡村,把美丽浸润进东温泉镇的骨子里。
一沉一收,污物不“裸奔”
在东温泉镇著名的五步河边,很多村民曾经把垃圾扔到河里,这条跟东温泉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小河曾经脏乱差,而且河水变黑变臭,菜不能淘了,连衣服也不能洗了。同样严重的问题是,从城里来五步河游玩的客人少了,自然影响到村民自家农特产品的销售。
但从2012年开始,在东温泉镇各村,一些院落集中的地方都出现了垃圾箱,曾经四处可见的垃圾逐渐消失了,五步河不但恢复了往昔的清澈,河边还出现了久违的游客。
不过,那些一度被随处扔弃的垃圾统一“进箱”后,又去哪儿了?
“我这个村干部还兼垃圾搬运工。”东温泉镇黄金林村一名村干部笑言,他的一项工作就是定期组织镇上的垃圾收运车,把各垃圾箱里的垃圾统一运到老场镇的垃圾转运站,然后统一运往附近的丰盛发电厂。
黄金林村垃圾处理的去向,其实是东温泉镇农村垃圾的处理“路线图”。2012年以来,东温泉镇建立了“场镇——撤并乡镇老场址——村农家大院”的三级垃圾收运系统,通过构建全域性的美丽乡村骨架系统,改变了农村垃圾无序丢弃的“裸奔”状况,进一步减少垃圾对土壤、环境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环保网络沉下去,农村垃圾收上来——以同样的思路,东温泉镇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中,还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即在场镇、重要环保区域设立污水处理厂,通过排污管网向各村延伸,使农村生活污水由直排变为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一张一弛,行为有规范
“实行清洁种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
“村民要服从保洁员的管理,尊重他们的劳动,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这是出现在东温泉镇各村村规民约中的内容,该镇是巴南区首个将环保纳入村规民约的镇街。去年,双星村村民王吉林刚从村规民约里看到这些内容时感觉很新鲜:“在传统老观念里,村规民约一般讲的是遵纪守法,现在环保也进了村规民约,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
但在该村负责人眼里,村规民约讲保护环境,其实是对村民形成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的一种软约束,通过一种无形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
如果说这样的软约束是“张”,而镇上一系列的环保管理则是“弛”。通过这样的一张一弛,东温泉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起来。
陈仕林是东温泉镇小桥村镇村两级的“生态督查员”,每天早晚他都要沿着村民小组的公路巡视一番。“发现有垃圾或其他污染情况,我马上要向村里报告,并追查污染来源。”
而在小桥村村干部眼里,环保无小事。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东温泉镇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镇里又要求各村创建生态村,因此对各村都有环保考核指标,而且是一条严格检查、严格过硬的“高压线”。
高压线之下,这个考核指标充满火药味儿:零容忍、责任追究等等。“但目前镇上还没有对任何一个村实施过惩罚。”该镇一负责人说,不是制度没落实,而且各村执行得很好,现在已形成一种“生态自觉”了。
一唱一吟,润物于久远
垃圾不再“裸奔”,污水不再横流,环保体系、制度逐步完善……近几年来,随着东温泉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该镇变得真正山清水秀,原有的“山、水、泉、林、洞、岛”资源禀赋也愈发凸显出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巴南区委、区政府在东温泉镇举办每年一届的“东温泉·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使东温泉镇的生态资源禀赋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品牌和生态品牌。每逢节日期间,数十万国内外游客涌入东温泉镇,一边感受“美丽乡村”的美好,一边感悟山水文化的味道。
在山水茶道文化节的一唱一吟中,近几年来,东温泉镇旅游、生态投资项目达15亿元,超过前20年的总和。与此同时,东温泉镇更注重对群众的文明意识、文化素养的培养。
跟往年一样,今年新学伊始,东温泉镇各级学校新生都多了一门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课程——茶道文化。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还特别凸显茶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环保理念,并定期开展义务清洁垃圾站、大桥、街道等公益活动。而在东温泉镇一名负责人看来,这是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远效果的一大举措:“通过反向教育,让教育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家庭,让家长影响社会。”
“一唱一吟,润物于久远。只有从文化内涵路径上强化生态环保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才具有持续、长远的影响力,并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灵魂。”提倡“茶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