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小寨如何从“跑山洪”到民富村美?
- 发布时间:2014-12-09 06:29:35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王成栋
“一场大雨后,山洪夹杂着石块倾泻下来。”时隔16年,提起那场山洪,阿甲木迦还是心有余悸,“我和邻居杨安平家的房子全部被砸垮了。”
阿甲的老家在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山脚下就是大渡河。阿甲的房子在老熊顶山一处缓坡下。
如今,房屋还在原址,只是早已换成了三层小楼,阿甲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再也不怕山洪‘突袭’了。”
这个彝家小寨的巨变,是缘于怎样的转机?
过去:
砍树种庄稼 村民“跑山洪”
杨安平拿出一张1998年秋季的照片,房子被山洪毁坏后,他和妻子准备去广东务工,“临走时留了个影。”
照片中,他们身后不远处就是大渡河和老熊顶山,河水泛着黄色,而山上只剩几株野草,“连根能做拐杖的树枝都找不到。”
阿甲则回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安顺村的不少农户将山上的树木砍伐后,开垦成农田,没了树的山体布满了一层红壤,农户们在红壤上种下玉米、土豆。阿甲也不例外,将自家承包的15亩山地全部开垦。刚开始,一亩地还能收入500斤玉米或者1000斤土豆,按照当时的物价算,“一年总共只能收入2000多元。”
不过,阿甲很快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地上的红壤越来越少,几年之后,土豆和玉米已经没法种下去。
而最让村民们困扰的是,山脚下的大渡河也越来越“不安分”,“奇怪得很,夏天的水越来越多,冬天的水越来越少。”阿甲说,有那么几年,河水经常漫过山下的公路。而且,为了躲避山洪,村民们一遇到阴雨天就举家到山下借宿,这也被形象地称为“跑山洪”。
如今:
山清水秀 民富村美
“石棉兼具山地地形,地表土层浅,开垦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水土流失。”雅安市林业局退耕中心主任罗万勋介绍,像阿甲这样“开垦山地—水土流失—土地废弃—致贫”的恶性循环并不是个例。
改变出现在1999年底,雅安全市被列入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区,石棉县则是率先启动退耕还林的地区之一,阿甲所在的安顺村也被列入试点区。退耕还林成效明显,此后的十多年内,石棉县的森林覆盖率从42%左右一路攀升至49.8%。
回忆起十多年前退耕还林的情景,阿甲记忆犹新,那时,县上和乡里来人,让他在自家山地植树造林,每亩给260元的补贴,“一开始我想不通,但是算了下,每年能拿3900元补贴,比种地强。”经过三年,他家的15亩山地绿化完毕。
随着退耕还林不断深入、生态逐渐好转,安顺乡提出了依托生态资源、红色资源、民族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随后,一座座农家乐、生态观光园拔地而起。而阿甲在乡上开了家餐馆,一年收入十万元左右,不少村里人也纷纷效仿。
12月2日,记者在石棉采访时,正赶上当地举办首届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开幕仪式就在安顺乡安顺场举行。这几年,由于石棉县境内环境转好,加上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连续放归四只大熊猫,前往当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阿甲家的餐馆里常常人头攒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