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 发布时间:2014-12-08 03:32:1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曹成毅

  编者按

  蒲江是成都西南门户,享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美誉。近年来,蒲江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编制了《蒲江县有机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2)》,拟用10年时间整县推进有机县建设;制定了有机农业产业三年提升行动,为有机农业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业树立了借鉴的样本。

  近年来,蒲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追赶型”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接轨国际的有机农业基地、生态工业基地、健康休闲基地和宜居、宜游、宜业生态新城”的“三基地一新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区域经济核心增长力,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茶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等荣誉称号,今年6月蒲江县通过国家认监委评审,被列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三基地一新城”发展战略:抢占发展契机

  紧紧围绕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目标要求,以“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决心和勇气,抢抓生态文明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等战略导向中蕴藏的发展契机,以提质升位为导向,坚持生态引领、四化同步、精城强镇、融合开放四大提升路径,大力实施“三基地一新城”战略,打造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生态工业基地和健康休闲基地,使蒲江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新城,为在全域成都中成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绿色蒲江·生态新城”提供强力支撑。

  三基地,即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生态工业基地、健康休闲基地。按照提质升位的发展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整县推进有机认证,打造生产方式、产品标准、产品市场均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以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为基础,按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打造国际接轨的生态工业基地;以成都休闲旅游基地为基础,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拓展健康休闲功能内涵,打造国际接轨的健康休闲基地。

  一新城,即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新城。有别于都市核心区高密度的水泥城市,将打造成为生态与人居高度融合的典范区域,通过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中心城镇和融入自然、绿色生态的度假社区,构筑蒲江绿色城市的骨架,使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有机融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乡村生态农地系统渗透融合,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新城。

  构建“三大标准化体系”:引导产业规范化发展

  构建标准体系,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在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区域性地方标准19个,建立完善了茶叶、猕猴桃、柑橘等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体系,优势农产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90%以上,其中“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杂柑”达100%;积极开展标准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覆盖猕猴桃种植生产、冷冻储存、分选包装、运输销售和监督管理等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实现猕猴桃质量安全可管控、可追溯,并“复制”到茶叶、柑橘等产业上推广应用。

  构建服务体系,提高农企生产管理水平。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建立“院县”合作关系,为推进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机构,开展农技培训、指导企业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做到标准培训到企业、到农户,标准生产到车间、到田间,质量责任到地块、到人头。近两年来,编发茶叶、猕猴桃、柑橘等《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用手册》3万余册,组织企业、专合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集中培训50余次,带领技术人员、邀请专家深入车间、田间开展农技服务指导100多次,提高了农民和企业标准化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

  构建监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乡镇设置食安办和农业办,村社聘请质量安全协管员,构建部门、乡镇、村社三级监管网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健全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制定《蒲江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规划》、《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制度》、《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猕猴桃产品质量巡查监管工作方案》等标准化工作制度20余个;集中食安办、农业、质监、工商、城管、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力量,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和案件查处推进组,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有效监管促进质量提升。近两年来,蒲江县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国家、省、市、县对浦江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9.9%以上。

  培育“三大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政策扶持制度。加大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扶持,制定《蒲江县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对经营主体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市场流通、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整合10万亩茶叶和猕猴桃产业新村建设、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线建设等项目资金,向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倾斜,2013年对市场主体的投入达到2.5亿元。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对各类经营主体分别提供“一对一”服务,并采取灵活方式确定承贷主体,简化审贷流程,确保其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支持发展现代农业。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率达95%,集体资产股权颁证率达99.3%,各类农村产权“长久不变决议”形成率达95.5%。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管理机构,制定了《蒲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16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相关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交易。加强政府引导,着力引导土地规模流转及经营向优势产区和特色产业集中,通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业主租赁经营、土地承包入股及托管经营等模式促进规模经营。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以技术托管、授权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形成龙头企业联结专合组织、专合组织带动农户的联结“链条”。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农民职业教育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整合阳光工程培训、职业农民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培训资源,采取课堂培训、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负责人在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培训。加强农业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激励制度,制定出台了《蒲江县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办法》,实施蒲江县农业技术人才奖励,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带头人。

  推进“三品提升”: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

  围绕品种优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产业,加强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合作,建成四川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晚熟柑橘工程技术中心、茶叶品种苗圃园,不断聚集优质科技资源,为全县农业标准化种植、产业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力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引进了全球领先猕猴桃专利品种“金艳”、“东红”;大力实施柑橘品种改良,引进推广春见、不知火、清见等优质晚熟杂交柑橘品种。积极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了物联网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管控平台、物联感知环境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节水灌溉自动管控系统、视频监控机安全预警系统。

  围绕品质保证,完善生产服务体系。构建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农技培训,指导标准化生产。创新农业技术与投入品配送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探索猕猴桃产业“一站两室”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监管投入品来源,构建农业监管体系。在各乡镇设置食安办和农业办,村社聘请质量安全协管员,构建起了县级部门、乡镇、村社三级监管网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和案件查处推进组,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有效监管促进了质量提升。

  围绕品牌引领,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打造。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完善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激励政策,不断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价值、突出品牌特色。完善品牌监管保护机制。制定完善“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杂柑”区域品牌管理办法,就其使用管理、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包装等进行了全方位规范,着力提升品牌的内在品质和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通过举办中国(成都)国际有机农业峰会、中国采茶节、猕猴桃北京推介会等行业节会,不断提升了蒲江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快建设西部茶都茶叶交易市场、蒲江特色水果产地交易市场;依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壮大蒲江电商创业园,努力拓展蒲江农产品在全国的销售市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