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老支书回乡带村民种猕猴桃脱贫

  • 发布时间:2014-09-24 06:35:27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9月22日中午,刚刚吃罢午饭的庞仁斌,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合作社的几位成员,来到了刚建好的冻库,开始给猕猴桃装箱。从他家里到冻库的路上,田坎下面就是800多亩猕猴桃地,今年的果子已经在10几天前全部摘完了,总共收了6万斤。“能不能收回投入成本,就靠你们了!”看着还是一片绿色的林地,老庞情不自禁地说道。

  老庞重回光明村

  62岁的老庞,曾经是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连续15年的村支书,退下来之后,在河南灵宝市挖金矿,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10万。

  2001年,老庞回乡探亲,发现从他走了之后,村里的生活水平还是老样子,“这里是我的家乡,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他说。

  恰在这时,庙坝镇希望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带领大家脱贫。镇领导想到了老庞,几次来到老庞家里请他重新“出山”,带领大家一起干,一些有远见的村民也找到老庞,希望他能留下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思前想后,老庞终于下定决心,带着自己在外打工挣得的30多万元,回到了村里。

  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

  老庞意识到要想发展产业,必须先解决村里基础设施的问题。于是他带领村民,把2004年前没有一条公路的光明村,修通了14.5公里水泥路,建起人畜饮水池15口,还完成房屋风貌改造。

  “村里到底该发展什么项目才适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老庞找到了土地专家进行土地营养成分检测,得出的结论是适合种水果。老庞又考察了全市很多水果基地,最后决定在村里发展猕猴桃种植。

  发展之初,为了能让大家少担风险,老庞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又抵押了房子去银行贷款,光他自己就投入了110万元,和几个村民一起,再加上政府的扶持,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然后再鼓励大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等合作社赢利后,大家可以按股分红

  同时,在猕猴桃还没形成销售利润的时候,合作社给予农户每亩每年700元的租金,农户在猕猴桃地里劳作一天再给40元的劳务费。

  明年村民可以分红了

  今年是猕猴桃种植的第4年,收获了6万斤,这里种植的红心猕猴桃,因海拔适宜,昼夜温差大,口感香甜,销售订单早就“攥”在了老庞的手里了。

  “我们采摘的猕猴桃都保存在合作社自建的冻库里,从现在开始到春节前后,按照订单一批一批发出去,钱就一笔一笔地收回来。”老庞说。不过,即使今年猕猴桃的价格不错,他们收获的猕猴桃能卖到30元一斤,收入仍然不能填平他们的总投入,但老庞对猕猴桃的未来仍然信心满满。

  “明年猕猴桃就能进入丰产期,预计能收获15万斤。到时候,不仅我们投入的成本可以收回来,以土地入股的股民们也能开始享受红利了。”老庞高兴地说。

  老庞发起的合作社,如今全村260户农户已有220多户加入,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将能在猕猴桃的种植中获益,而且要远远多于曾经种玉米、土豆等的收益。

  老庞说:“既然大家信任我,选择跟我一起种猕猴桃,我绝不会辜负大伙儿的信任!”

  产业扶贫 农民人均增收千余元

  纵深>

  纵深>

  提到城口,可能有两个词汇会马上映入大家的脑海——“老区”、“贫困”。如何能够彻底改变革命老区人民贫困的生活状态,让大家在发展中脱贫致富呢?城口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构建了产业扶贫的新模式,通过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城口扶贫办大力发展畜牧、干果、中药材等扶贫骨干产业,探索推广“林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的生态复合型产业模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产业体系。

  2013年,全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0个,科技扶贫项目2个,建成扶贫骨干产业园2个,城口老腊肉加工销售2800吨,城口山地鸡饲养量1200万只,中蜂养殖10.5万群,干果产量5320吨,中药材在地面积达32万亩。

  2013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3.79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下降到17.3%,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43元,而仅仅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就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