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评:手机扣费猫腻让运营商死得更快

  • 发布时间:2014-12-07 07:34:0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特约评论员汤嘉琛

  未经用户允许私开业务扣费,本质上相当于直接伸手从用户钱包中偷钱。贪图一时之利,侵害用户权益,绝不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之道,最终只会透支运营商的未来。

  日前,有黑龙江移动用户发现,手机账单中有一些阅读包、手机电视之类的增值业务费,但自己从未开通这些业务。对此,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辩称,可能是用户不小心开通或手机病毒导致被动开通了相关业务。但《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发现,实情是移动公司为完成考核,未经允许私自给用户办理了这些扣费业务。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有时被扣的话费要比自己估计得高一些,查看话费单也会发现一些不明不白的服务项目。这些业务单笔收费可能只有每月几块钱,但鉴于中国手机用户已接近13亿,这种扣费猫腻就不得不正视了。可以说,移动运营商给消费者下套,骗取钱财,只会失去消费者信任,让自己死得更快。

  从央视报道可知,移动工作人员在为用户私开增值业务时,有时会利用手机预留服务密码为手机号后6位等漏洞,有时则是通过移动公司的“免密工号”批量开通业务;为完成营收任务,公司会给各个营业网点制定考核任务;有些工作人员帮用户开通业务并达到扣费目的后,会迅速取消该业务,到下月再故技重施。

  看来,这种扣费猫腻并非一两个工作人员、一两个营业网点偶然所为,而早已成为个别移动公司的一种商业策略和盈利模式。无论是制定不合理的考核制度,还是放松对“免密工号”的管理,客观上都是在鼓励营业厅工作人员违规。问题是,这种违规或许短期内能带来丰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近几年,由于微信、微信通讯录等“后来者”搅局,传统电信运营商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上不断出现免费的可替代产品,短信、语音通话等业务因用户习惯改变而严重下滑,数据业务也因WiFi日渐普及而缩水。一些运营商为从困境中突围,动起了歪脑筋,竟然将目光对准了作为“衣食父母”的用户。

  未经用户允许私开业务扣费,本质上相当于直接伸手从用户钱包中偷钱。其结果不难想象,必然是投诉量大增,用户体验下滑,人们会加快转向那些服务更好、更透明的互联网应用。因贪图一时之利,侵害用户权益,毁掉多年累积的商业信誉,绝不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转型”之道,最终只会透支运营商的未来。

  堵住运营商私扣用户费用的漏洞,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畅通维权渠道,对运营商违规收费乱象进行曝光和惩罚;另一方面,广大用户要有更多的维权意识,尤其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业务提醒时,要及时咨询情况,一旦遭遇损失则要坚决维权。此外,几大电信运营商也要优化考核机制,在业务创新方面多多开动脑筋,以新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用户,而不是走上骗取用户钱财的歧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