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发布 中关村居首

  • 发布时间:2014-12-05 14:0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上海12月5日讯(记者吴凯 王剑锋)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日前在沪发布了《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为前三甲的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同期公布。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表示,中国产业园区3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政策、行政化、硬基础“三要素”组成的1.0模式,而未来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要进入2.0模式时代,即在创新升级时期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合作方式、发展路径,以实现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他说,驱动要素为“制度、融合化、软环境”。制度指制定并完善国家立法层面的产业园区管理条例,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产业园区的地位、功能等;制定并完善地方政府建设产业园区间沟通协调、利益分享等机制;重视完善产业园区管委会自身的管理制度设计,通过制度完善获取管理红利。融合化指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学研介的融合;园区间资金、项目、管理、品牌等的互动融合,产业与社会间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融合,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融合获取空间利用和拓展的红利。软环境指产业园区应重视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园区;集约化、循环发展的绿色园区;人际关系融洽、创新氛围浓厚的文化园区等,通过软投入获取创新红利。合作方式存在“飞地”的园区与园区合作、园区搭台下的企业合作对接、产学研金介协同式的创新合作、园区引导下的科技金融结合四种形态。三聚路径指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经历“聚核(核心企业与主导产业)、聚链(横向服务链与纵向产业链)、 “聚链(内部合作网络与外部合作网络)”的三个阶段。

  同期发布的《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与2012年相比,中国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总体进一步提升;在百强榜单中,“东部强、中西部加快进步”的区域发展情况和高新区、经开区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百强榜中发达省市区的园区入选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部分欠发达省份的国家级园区也有较好表现;排位靠前的知名产业园区继续表现出“全能者”的角色,但多数产业园区在发展指标中的表现并不均衡;创新与合作成为保持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但园区间创新发展不均衡,合作形式重于实质。

  报告显示,产业园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2013年底,全国拥有482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其中高新区114家、经开区215家、出口加工区63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6家、保税区13家,其它园区61家。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大类园区的GDP合计达到132127亿元,占全国GDP 的近1/4(23.2%);合计工业总产值为351959亿元,超过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合计上缴税收为21975亿元,占全国上缴税收的近1/5(19.9%);合计出口创汇为8197亿美元,超过全国出口创汇的1/3(37.1%)。其中,百强榜中经开区生产总值为37718.78亿元,占全国经开区比重的56.2%,平均生产总值达到了754.38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7%;百强榜中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为111810.94亿元,占全国高新区比重的73.9%,平均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236.22亿元,较2012年增长15.44%;百强产业园区上缴税收15191.72亿元,占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合计上缴税收的70%;百强园区出口创汇6160.43亿美元,占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合计出口创汇的75.2%。

中关村(000931) 详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