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严控移动端金融风险
- 发布时间:2014-12-03 21:49:2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 张建)伴随着中国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不法分子有了更多的作案机会,如何防控移动金融风险逐渐成为业界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3日在“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暨中国移动金融发展论坛”演讲时表示,据预测,跨境电商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将极大拓展金融支付特别是电子银行支付的领域。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金融机构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既包括顾客跨境消费时被欺诈的风险,也有不法分子利用大额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等问题。
近期,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部署开展了集中打击黑客攻击破坏活动专项行动。在公安机关、银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家银行的通力协作下,专项行动取得了预期成效。
行动中,警方也发现一些网络盗窃犯罪的新情况。例如,在近期江苏省徐州市网安部门侦破的“神马”手机木马盗窃资金案中,犯罪嫌疑人已经在利用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漏洞盗窃受害人资金。
犯罪团伙通过各种方式向受害人手机植入木马,获取用户收发短信权限,进而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及银行账号信息,最后更改受害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注册的消费账号密码,通过消费、取现盗取受害人资金,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顾坚说:“我们面对的网络支付安全形势将会更加错综复杂,银行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等网络支付服务提供者与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公安机关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用户营造更安全、更便捷的网络及支付环境。”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处长杨志刚也认为,金融安全本身就事关重大,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也同时给安全带来更多挑战。“两者融合创新面临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既要快也要安全,没有安全保障,发展越快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有专家认为,未来,中国有关部门和银行业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上来,放在对金融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上来,放在培育合格的市场参与者上来,为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
顾坚建议,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个商业银行共同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风险信息的共享,共同推动建立跨行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汇总分析各行相关信息并通报公安机关,更有效地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共同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支付环境,以促进中国电子银行事业的发展。
早在2004年,应互联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刚刚兴起的时候,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从网上银行安全宣传入手,联合国内10余家商业银行发起了“放心安全用网银”活动。
目前,该活动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成员行银行已经增加到60家,对向社会广泛宣传普及网上银行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安全意识,推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认为,有效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一是要有相关法律制度安排,二是金融从业机构必须依法合规经营,三是要对金融消费者持续进行安全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据悉,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继承式创新发展:一方面加快发卡进度,拓展金融IC卡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将金融IC卡信息嵌入手机,把手机转变为移动式金融IC卡,以手机为载体发展支付、信用查询、信贷等各种应用,并推广自主可控密码算法从根本上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