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筑路人
- 发布时间:2014-12-01 01:31:25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30多年前,还是小学生时,家乡汾河上一座长约百米的钢桥,让他有了长大后建桥筑路的梦想;
7年前,37岁的他担任了京沪高铁四标段总工程师。285.6公里管段内,有52座大小桥梁、总长约220公里。线路空中39次跨越16条通航河流、8条干线铁路、10多条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
他,就是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总工程师赵常煜。
2010年底,中国的高铁列车在他修筑的这段铁路上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2013年,京沪高铁四标段荣获2013年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
“建好高铁关键是认真”
“做事认真、处处严谨”。同事这样评价赵常煜。凭着这股认真劲儿,赵常煜在高铁建设热潮中显得十分“淡定”和另类。
长期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赵常煜,是一位典型的“理科男”,提起京沪高铁,他总会习惯性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四标段的《工程管理手册》。这本折叠式简易图纸册展开足有3米长,从2008年京沪高铁上马就一直跟随他。
2008年初,正在武广高铁天兴洲大桥的赵常煜,被紧急调往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刚刚中标的京沪高铁四标段,任京沪高铁第一大标段项目部总工程师。
四标段堪称中国高铁第一大标段,全长285.6公里,是中国首条运营的高铁京津城际快速通道的2.4倍;标段有52座大桥,总长约220公里,是赵常煜此前15年负责的8座大桥的十几倍!仅钻孔桩就有58000根,是他此前施工的天兴洲大桥的135倍……
一串串数字即是压力,也是挑战。
反复思考琢磨了很久,赵常煜认为,高铁和其他铁路基础设施施工过程区别不大,但结果要求不一样,难就难在对过程的控制,关键要有认真的态度!
制订严格的施工作业标准,成了赵常煜的头等大事。在纵贯苏皖的500里工地上,赵常煜会同27个工区、9个生产工厂的技术人员一道,当起了“教员”,并撰写了《京沪高铁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等教材。
施工时,赵常煜认死理,那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每次大的施工准备,他都要对方案反复推敲,把试验做足,不允许有一丝问题。
“拿大桥桩基施工来说,别的标段已打了几千根了,而四标还在试桩试验,急得我满嘴起泡。”虽然心急如焚,但十二局集团京沪项目指挥长高治双还是心中有数。
这不,桩基础作业试验成功后,“万事俱备”的四标段随即全面发力,在当年6月份建设单位组织的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而在京沪高铁建设期间举行的七次综合评比中,他们更是实现五连冠,成为全线名副其实的“标杆”。
“为世界第一创造先例”
赵常煜不仅有沉稳的一面,还有一些在旁人看来很“疯狂”的举动。“建设世界第一的高铁,根本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实际上,我们不是在打破常规,而是在开创先例。”赵常煜说。
淮河特大桥是京沪高铁第三大重难点控制工程,全长85公里,有2625孔,其中跨越淮河的主桥是重中之重,有6个水中墩,长496米。
赵常煜介绍,为了保证淮河主航道通行,原计划分两步施工,“就是半边施工,半边通航”。他通过勘察和论证,发现此方法除不能满足工期外,还极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比如水中基础卡壳,处理起来至少半年,三年的工期就会落空,整个京沪高铁就会被卡在淮河边上。”
建设世界一流高铁,必须要创造诸多先例。在他力主下,淮河特大桥改为同步施工方案,由一个工区施工调整为两个工区共同施工,两支队伍隔岸打起了“对攻战”。同时,在仔细研究了淮河20年水文资料后,他还拿出了科学完整的汛期水中施工方案。
2009年12月2日,淮河特大桥主桥提前45天胜利合龙。自信来源于缜密的论证,更来源于无数实践的检验。
现浇连续梁最大的难点就是控制桥面平整度。赵常煜说,京沪高铁采用CRTSⅡ型无砟轨道,因此淮河特大桥悬臂施工的桥梁被称为“Ⅱ型板梁”,根据设计要求,其4米范围内平整度误差不超过3毫米。
“如果大桥平整度不好,随温度变化,桥梁上的无砟轨道底座板存在被拉裂的危险,而底座板上部的轨道板也会随之破坏,轻则影响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重则将直接影响高铁运营安全。”说此话时,赵常煜满脸严肃。
为此,他带领技术小组展开攻关,摸索出了一整套桥面平整度控制技术。不仅如此,在整座大桥完工后,要求技术人员对轨道部位桥面平整度逐点检查,打磨平整。
依靠精益的高铁技术,赵常煜和职工们实现了3万多项分项工程“零沉降、零缺陷”的目标,有13项工程被评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样板工程”。
“中国高铁技术抄不来”
直到现在,赵常煜还清晰的记得4年前在京沪高铁四标段铺下的最后一块轨道板编号:R43985。从2008年初进场施工三年来,这样的轨道板他记得打了约88000块。
“这可不是普通的轨道板,在世界上设计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上,它们要托起的是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列车的轮轨。”赵常煜说。每一块轨道板都是通过数控机床打磨,刻着包括编号、生产单位在内的“身份”信息,其施工误差要求控制在0.1毫米。而普通铁路误差达到毫米级就算合格。
京沪高铁使用的无砟轨道CRTSⅡ型轨道板,最初源于德国。当初德国高铁只建了一条较短的试验段,用的都是昂贵的高等级材料,主要用于路基铺设。而京沪高铁一次建成1318公里,主要用于桥梁,他们既要保证轨道板的质量,又要在经济适用性上想办法。
当时国内有现成的引进技术,即建设京津城际配套的 “一场三线81块板”建场方案,并采用了德国的超细水泥。通过调研,赵常煜发现,按四标段庞大的生产数量,照搬德国生产线,将难以按期完成任务。
“中国高铁技术抄不来,引进的德国标准必须创新。”赵常煜谨慎而坚定。
在德国博格公司技术顾问的深深担忧中,赵常煜和技术人员决定在引进两条原德国生产线的同时,大胆地创新“一场四线96块板”建场方案。这也是全世界首条轨道板“一场四线96块板”生产线。另外,他们还新建了一条“一场两线84块板”的生产线。
依靠创新的生产线,定远轨道板厂在同比晚投入生产3个月的情况下,接连创造生产记录,最多月生产CRTSⅡ型轨道板3000块,比其他工厂多30%,提前2个月完成生产计划。
德国标准开始走下“神坛”。赵常煜等技术团队的创新举动,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轨道板是土建施工的最高境界!”赵常煜说,轨道板是现代工业化的产品,精益程度丝毫不亚于钟表生产,“比如,轨道板铺设即有粗铺、精调、润湿、封边、灌浆、拆模、养护八大流程,几十道工序,精调误差仅为0.3毫米,这也是高铁旅客水杯子里的水纹丝不动的奥秘。”
如今,京沪高铁淮河特大桥上,每隔几分钟,便有飞驰的动车疾驰过来。统计显示,从2011年6月30日开通截至今年6月29日,京沪高铁全线发送旅客突破2.2亿人次。
铁路总公司表示,京沪高铁投产运营三年来,经受住了暑运、春运等大客流的考验;全线路基、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状态良好,列车运行平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