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与中国高铁一同成长——记京沪高铁工程师赵常煜

  • 发布时间:2014-11-29 16:03:3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题:与中国高铁一同成长——记京沪高铁工程师赵常煜

  齐中熙、上官树红、孔祥文

  最近,京沪高铁徐州段高架桥旁,有一个人看着飞驰而来的高铁列车久久深情地凝望。这是因为,在这里,他主持修建了桥梁、路基,并于2008年至2010年担任京沪高铁第一大标段的总工程师,创造了最高运营时速。

  他就是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京沪高铁总工程师赵常煜。参加工作21年来,赵常煜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教授级高工,先后参加60多座大桥的技术管理,和这条高铁一同成长。

   从5毫米到0.1毫米

  直到现在,赵常煜还清晰地记得4年前在京沪高铁打下的最后一块轨道板编号:R43985。从2008年初进场施工三年来,这样的轨道板他记得打了88000块。

  “这可不是普通的轨道板,它在世界上设计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上,它们要托起的是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列车的轮轨。”赵常煜说。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设计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大到车辆装备,小到一块轨道板,都有极同的质量和精度要求。

  “别小看这么一块轨道板,它可是土建施工的最高境界!”赵常煜说。轨道板是现代工业化的产品,精益程度丝毫不亚于钟表生产,“轨道板铺设有八大流程,几十道工序,精调误差仅为0.3毫米,这也是高铁旅客水杯子里的水纹丝不动的奥秘。”

  2010年底,中国的高铁列车在他修筑的这段铁路上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质量管理力求“零缺陷”

  长期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赵常煜,是一位典型的“理科男”,满脑子数据。提起高铁,他总会从兜里掏出一本《工程管理手册》,这本折叠式简易图纸展开有3米长,从京沪高铁上马就一直跟随他。如今,磨损严重,中间几页几近脱落,但他始终视其为“宝贝”,舍不得扔掉。

  作为京沪高铁土建工程的总工程师,不仅需求赵常煜科技攻关,还要求他提出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达到京沪高铁工程“零缺陷”。

  “标准高一格,质量严一等。”这是赵常煜在修建京沪高铁时的最深体会。

  “京沪高铁标准高,高在什么地方?”他边说边拿出《工程管理手册》。“难就难在对过程的控制。一切都要按照规范和标准办。”

  “就拿最简单的钢筋绑扎工序来说,你不能只告诉工人们把钢筋绑好,问题是如何才能绑好。而且不能这个工人绑好了,那个工人绑不好,或今天绑好了,明天又没绑好。因此,必须推行标准化。”

  为此,项目部开展全员技术培训。赵常煜还带领各级技术干部集思广益,落实京沪高铁项目的标准化管理研制。最终制订出一套包括路基、桥梁、涵洞、预制箱梁等18大类工序的质量控制手册,将每一步的操作程序进一步细化,操作标准量化,引领了京沪全线标准化管理和施工。

  不做“大浪中的一粒沙”

  在赵常煜负责施工的286公里管段内,有54座大小桥梁,总长约220公里。线路空中39次跨越3大水系16条通航河流、8条干线铁路和高速高等级公路。施工时,简直就是“空中桥梁加工厂”。

  其中,全长超过85公里的淮河特大桥是京沪高铁的重点工程,也是施工中的难点。大桥从宿州延伸到蚌埠,全部采用预制箱梁施工,需要6165孔。

  这么大的一座桥梁,需要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在工期、安全和投入中找到平衡点。这一方案的优劣,关系着工程的成败,更考验着这位总工。

  那些日子里,赵常煜早上6点起床,一直到次日凌晨,一天不停地带领技术人员审核图纸,现场查看,对重点难点项目逐一分析,每一个可能的施工难题和工期隐患,不解决绝不罢休。每一个施工方案,每一项施工工艺,他都要反复比选,直到最优。

  “我刚到京沪高铁项目上时,集团领导对我说,京沪高铁这个项目就是‘大浪淘沙’,是最考验人的,也最能检验人。直到现在,我脑海里还不时想起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我要经受住考验,不能作为一粒被‘淘’掉的‘沙子’。”赵常煜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