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新西兰华人遗骸沉船挖掘引争议 系华人移民悲剧

  • 发布时间:2014-11-27 07:58:00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王淼】载有早年华人移民遗骸的沉船是否应当被发掘,近日在新西兰国内引发争议。上周,由新西兰纪录片制作人阿尔伯特率领的搜索小组,在新西兰北岛霍基昂卡湾以西21公里的水下150米处成功搜寻到112年前沉没的“文特诺”号运输船,并从船上打捞出部分物品,对外进行展示。阿尔伯特表示希望与相关部门协作,打捞起沉船上的华人遗骸,帮助他们走完“回家的路”。然而,新西兰华人和政府官员对于是否应该对“文特诺”号沉船遗址进行挖掘和旅游开发,表达出反对意见。

  “文特诺”号海难是新西兰华人移民史上的悲剧。早在1865年,华人已经是最早移民新西兰的族裔之一,当时南岛奥塔哥地区的金矿吸引了大批来自广东的淘金者,其中不少人因疾病、穷困等客死异乡。1902年10月,新西兰华人慈善互助组织昌盛堂租用英国蒸汽货轮“文特诺”号,把499具华人遗骨运回故乡安葬,其中大多数是老年华人淘金者。不幸的是,“文特诺”号10月26日从惠灵顿港起航驶往香港后仅一天,就触礁受损。但因为当地没有合适的干船坞可供修船,船长决定继续行驶,改道前往奥克兰。途中,由于海水从破损处涌入过快,“文特诺”号逐渐失去控制,最终于28日晚沉没于霍基昂卡湾。

  海难中,“文特诺”号上的40位水手和乘员有13人遇难,部分华人矿工的棺木被冲上附近的海滩。当地的毛利部落善意地救助了幸存者,并将遇难者尸骨和棺木安葬。至今,这片长满了亚麻的山丘还被当地人称作“华人山”。时间匆匆过去110年,新西兰纪录片制作人阿尔伯特于2012年首先发现了沉船遗迹。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多次水下作业,先后挖掘出台灯、舷窗等物件。

  不过,新西兰议员凯文-戴维斯随后的表态引起了争议。在接受《北方倡议报》的采访时,他称希望借此事吸引中国的游客和投资:“将有很多机会,让中国的投资来到(新西兰)北方地区,同时也将创造旅游机会。”他甚至提到,应该提升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以适应中国游客到来。

  针对“文特诺”号沉船遗址的商业开发,引起了新西兰华人社会和相关政府人员的反对。主要由华人老移民组成的新西兰华联总会代表杨惠芳25日对美联社表示,阿尔伯特对沉船的发掘没有征得该协会的同意,该组织已向政府申请了遗址保护令,防止沉船被再次发掘。该协会还要求阿尔伯特将挖出的文物交给该组织。

  新西兰政府民族关系专员达姆-苏珊也反对商业开发沉船遗址。她强调,当时华人幸存者与遇难者遗体被冲上海滩,得到了毛利人的帮助,是民族交流的里程碑事件。2013年,当初华人遇难者和毛利人的后裔在霍基昂卡湾相聚,并竖立起沉船纪念碑。在接受《新西兰先驱报》的采访时,苏珊说:“正像我们无法将新西兰的派克河(曾于2010年发生严重矿难,29人遇难)变成旅游景点一样,我们应该给予‘文特诺’号的遇难者及他们的后人以尊重。”

  26日,《环球时报》记者就“文特诺”号沉船引发争议一事,采访了主导此事的新西兰议会华人议员杨健博士。他表示已经与阿尔伯特及华联总会方面进行沟通,阿尔伯特本人并没有借沉船遗址进行商业开发的意图。在他的协调下,双方已经基本消除了误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