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科技创新引领机场建设

  • 发布时间:2014-11-25 08:53:17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通讯员 袁鹏飞

  1954年,民航局在场建处下成立设计科,成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的雏形。伴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建设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与时俱进地推进行业科技研发和实践应用。从全盘引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到结合实际自主研究、自主创新,建设集团的科技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中国民航机场建设科技不断进步的历史。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个大型机场首都机场项目正式实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设计科的技术人员仅用了半年就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这是建设集团人首次系统学习、运用国外先进的机场建设技术。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建设集团逐渐开始摆脱苏联影响而采用国际通用、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技术和标准。1963年~1964年,为适应中国和巴基斯坦通航而改建的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都广泛参考了当时国外的机场建设技术。

  1971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以后,中国民航开始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活动,机场建设从技术标准到技术手段都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1973年以后,建设集团参与的合肥骆岗机场、哈尔滨阎家岗机场、首都机场与天津机场扩建等重要工程,基本都采用当时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标准。

  随着世界民航的蓬勃发展和大型民用客机的研发推广,建设集团人在引进、吸收国际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机场建设技术体系,完成了《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规范》《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10余部重要行业规范的编制工作。

  1996年,建设集团技术人员首次将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引入首都机场机场道面,建成了全球首条SMA跑道。2013年,建设集团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了SMA道面结构提案并获得通过,被编入《机场设计手册》。建设集团以科技实力为后盾,开始在国际标准规范制定中赢得一席之地。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为机场而生的建设集团,始终坚持从机场工程实践中总结提升,并取得了许多出色成绩。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机场工程地基处理是建设集团的技术人员面对的首要问题。60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设集团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地基处理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典型就是贵阳龙洞堡机场的大块石高填方地基处理。

  龙洞堡场址位于高低起伏的岩溶发育地带,要完成填方高度超过50米、填挖方总量逾3500万立方米的机场工程,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令建设者们望而生畏的。此外,对于大块石填筑地基,如何保证其稳定,同样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通过大量实验,建设集团的技术团队解决了这些工程难题。在这次工程中开发出的“大块石填筑地基的强夯处理技术”,不仅获得了民航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获得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民航基础建设领域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除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处理外,在此前后,建设集团的技术人员解决了上海浦东、厦门高崎、福州长乐、杭州萧山等一批沿海机场的填海、软基处理问题,以哈尔滨阎家岗(太平)机场为代表的东北机场冻土地基处理问题,以西安咸阳、兰州中川等机场为代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以敦煌机场为代表的盐渍地基处理问题……

  从科研室到专业化科研基地

  机场建设工作的推进离不开科学技术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建设集团前身民航局设计处就在首都机场成立了科研室,完成了对石灰稳定土壤、耐高温沥青混凝土道面等一些场道技术的初步研究。2004年底,民航局以建设集团为依托,建立了机场工程民航科研基地。这是民航唯一的机场工程领域的科研基地。

  2005年,科研基地参与了民航局3项科技课题研究。2006年,科研基地开始独立承担行业课题。2013年,民航局颁布了《民航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集团连续两年成功申请行业重大专项立项。

  2013年,建设集团开始参与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新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还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山区支线机场高填方变形和稳定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从行业科研项目的联合参与到独立承担,从成功申报行业的一般课题到重大专项,从国家一般科技项目的参与到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的承担,近10年来,建设集团以专业化科研基地为依托,抓住国家和行业科技发展的大好形势,实现了自身科研能力的跨越式增强。

  从经验积累到科技引领

  2010年,建设集团总经理洪上元提出了“科技领先、人才突出、产业完整、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服务一流”六大奋斗目标。在“科技领先”思路的指导下,建设集团先后出台《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和《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确立了科研产值补贴、科研人员和机构奖励等激励机制,大大激发了各成员单位和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

  2006年,建设集团依托科研基地成立了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密切与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院校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截至目前,中企卓创公司已先后为国内外60余个机场提供了上百次道面检测服务,在岩土工程技术开发、机场沥青道面技术开发、实验室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

  除了专业化科技公司的精耕细作外,建设集团以设计咨询为龙头,打造涵盖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安装等机场建设全过程的产业链条,也为科技事业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自2009年以来,建设集团共取得机场工程领域自主知识产权51项,包括《机场岩土沉降计算软件V1.0》等35项软件著作权,《滑行道桥预应力箱涵》等16项实用型专利,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著。

  60年来,几代建设集团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我国民航机场建设事业恢弘瑰丽的篇章。今天,建设集团人正以厚重的科技实力为依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奏响民航强国梦想新的华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