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平安武汉 文明江城

  • 发布时间:2014-11-25 04:30:3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明创建,抓平安保稳定,目前正成为武汉市委、市政府承担“第一责任”的积极探索。在当地决策者们的心目中,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地铁延伸、大桥飞架、高楼林立、产业振兴——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复兴大武汉的脚步迅捷而坚定。几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连跳千亿大关,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经济总量重返全国城市10强。千万市民感受着这种蓬勃的变化:“武汉,每天都不一样”。

  城市迅猛发展,平安是基石。去年,武汉在蝉联3届“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后,问鼎全国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跨入全国最平安城市行列。多年励精图治,一条武汉特点的“平安之路”日趋明晰。

  让平安守住改革发展路

  依法治市,首要是平安;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强调,“统筹谋划、主动作为”,让平安“磁场”呵护改革发展“气场”。

  当公共安全已然成为民生焦点之际,一张平安大网正在武汉三镇织就。与恢恢天网相配套的是,以警力下沉为核心的警务机制改革。武汉市实行特警驻区、交警巡警下区,精简市局直属编制50%,基层一线民警占比由51.3%增至73.8%,最大限度地推动警力上街面、下医院、进商圈、到学校,构建问题导向、民意引领的主动警务机制。

  找准了问题最集中的地方,“三圈”概念在武汉应运而生。今年年初,武汉市率先提出平安“三圈”建设——从整治“三圈”周边秩序着手,推进整个城市的平安建设。

  据了解,武汉的“三圈”即“商圈”、“医圈”、“校圈”,现已涵盖了全市58家大型商场、73家二级以上医院、85所高校、1003所中小学、785所幼儿园,以及“三圈”周边道路和地区。

  “武广商圈”聚集了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等大体量购物中心,销售额一直名列全国同类商场前茅,也是武汉最出名的“商圈”。王君2007年起就在“武汉国广”保卫部门工作。他介绍说,以往常见的扒窃、偷包等现象,如今几乎绝迹。“现在警力常驻商圈,报警可以直接打民警手机,民警分把钟就能赶到现场。”

  在“医圈”,完善医院内外交通设施,停车泊位应划尽划,规范标志标线,形成微循环,安装车门禁,实行车联网,缓解交通拥堵。

  在“校圈”,武汉对校园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师生聚集场所进行大排查,确保校内监控设施无死角,并对涉校警情优先处理,严格查处校园周边涉嫌“赌、毒、黄”场所。

  强势推进“三圈”治理半年多来,“三圈”周边秩序得到极大改善。武汉警方日前通报,截至10月中旬,全市“三圈”区域刑事、治安、交通、火灾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1%、32%、11%、40%。“三圈”串起了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随着点点滴滴的变化,无形中得到提升。

  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连日来,武汉正被一个普通的名字感动着。10月25日晚,长江汉口段,64岁的陈忠贵两度入水救人,在众人帮助下,3名落水青年陆续被救起,而他却被无情的江水吞噬,再也没上岸。

  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吴天祥、杨小玲等8名全国道德模范,还有袁凡、曾照慧、杨海涛、方俊明……20年来,武汉市见义勇为群英谱忠实地记录下英雄们的事迹:见义勇为英雄11名、英雄群体5个26人、见义勇为先进群体111个502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643名。这1182位“城市英雄”,成了这座城市永不磨灭的印记。

  1985年,28岁的方俊明为救落水儿童跃入河中,撞上水下的石头,颈椎骨折,高位截瘫。28年来,他没有怨言,更没为当年的义举后悔。

  2003年9月,19岁的武汉青年杨海涛随公司到江西南昌市昌北港口工地担任保安。当年9月21日12时许,工地施工现场突然发生井下作业人员中毒事件,杨海涛不顾个人安危下井救人,光荣牺牲。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杨海涛为烈士。

  今年7月,武汉市决定为见义勇为的众英雄塑像。消息传出,被誉为武汉市“能写能画又能做雕塑”的艺坛多面手陈汉生,申请为英雄雕像做设计。他说,每次在媒体上看到武汉的见义勇为英雄都很激动,总有一种把他们的壮举凝结为艺术作品的冲动。

  英雄壮举激励后人。每年清明,在九峰山见义勇为英雄纪念碑前,总有来自各界的市民前来祭扫。多次参与祭扫活动的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小陈说,见义勇为精神对整个社会是一种激励,时刻让见义勇为者内心产生自豪感,更激励我们这些后来人。

  20年来,武汉市见义勇为长效奖励机制成效凸显,共救治因见义勇为受伤人员106人,支付医疗费用160余万元;为见义勇为子女助学160名,发放助学金68万余元。

  磨砺铺就平安路

  探索城市平安建设新思路,对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来说,更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大数据”、信息化、数字化……近些年来,这些时髦的概念在武汉落地为“六网一格”,成为城市管理者的眼睛和耳朵。

  2006年,一张“天网”在武汉展开。斥资近亿元在街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被列入武汉市政府当年的“十件实事”。目前,武汉已建成25万个街头监控,实现了主城区全覆盖。

  俗称“地网”的街面巡逻防控网,也在不断铺展。以街头的54个警务综合服务站为依托,推行城区站巡、特警驻巡、社区联巡,构建15分钟环线巡逻圈和5分钟接处警网络,实现了全时空覆盖、全方位防控。此外,随着城乡社区村庄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日臻完善,“六网”安防格局也已基本形成。

  与“六网”相得益彰的是网格化管理。2012年,武汉全面推进智慧社会管理总体框架,将全市划分为1300平方公里的9500多个“人房网”网格,叠加以城市管理为主的“城管网”、法人组织管理为主的“综合网”,实行“三网融合”,将网格内人、事变成数字信息储存上网,以云计算、物联网、3S等技术手段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

  武汉市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个网格都实现了社会管理类图、文、音、视信息在三维地图上精确定位,居民生活在这个社区网格中,更为安全、舒适。1万名网格管理员每天更新社区动态信息,全市安保巡逻队和治安志愿者队伍达10万余人。

  据统计,全市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开展了家庭邻里、消防安全、社会治安、民政救助、城市管理、劳动社保、计划生育、房产物业等15大类161小类矛盾案(事)件的联动处置,已累计办理47万余件,办结率达99%。

  社会治理思路的转变,促武汉展开了“平安之路”全方位探索。看得见的,是从治理“三圈”、网格化管理,到立体化防控、现代警务、治安更好;看不见的,是依法治市这双“无形的手”。从公正司法、阳光执法到法律监督,潜移默化中,各种资源、职能的调度有机整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