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腔热血“润”乡土

  • 发布时间:2014-11-24 02:31: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杰

  “可喜!可贺!什么时候你们亩产达到900公斤了,我专程到永年向你祝贺!”今年麦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永年县广府东街村党支部书记、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采取小麦管理配套措施,“百亩小麦高产示范方”亩产达到818.6公斤,袁隆平院士得知该消息后,在电话里激动地对宋福如说,他还要来永年看麦田管理。

  宋福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是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位农民,却把目光瞄准世界科技最前沿,获得专利5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15项,部分产品用于航天、国防等高新科技领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同时,积极开展“村企共建”,为“村企共建”、公益事业投入了5亿多元,努力将自己的家乡建成“北方第一村”。

  创造“中国硅谷”

  早在1985年,宋福如看准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大趋势,果断放弃了峰峰煤矿中“最年轻中层干部”职位,回到村里当农民。这一年,他创造了无尘粉笔、除臭鞋垫和特效诱鼠剂等3项发明,仅专利转让就挣了100万元,成为农村人人乐道的佳话。

  宋福如说出豪言壮语:“进军国际尖端科技领域,为中华民族做一番大事业。”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竟敢说出这番话,许多人觉得他“疯”了。

  从此,宋福如买来专业书籍,彻夜苦读,又走进科研院所,求教于国内一流专家。1989年,宋福如研发出了当时属国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硅铝腐植酸。辽河油田闻讯后率先订货100吨,使他一次就赚了45万元。

  初战告捷,让他信心倍增。“一定要让国内最优秀的专家为我所用。”宋福如求贤若渴,得知四川某研究院在化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几次入蜀访贤拜能,用10年时间来邀请有机硅专家林国强“出山”,随后30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纷至沓来。

  “人才是企业第一财富。我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文化塑造人才,用感情温暖人才。”为了长期留住人才,宋福如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专家公寓,每年科技投入都占利润的30%以上。

  2000年,宋福如又把公司更名为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成立了河北硅谷化工研究院。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与专家一起研发的PRTV防污闪涂料攻克了防污闪的世界难题;自主研发的SF260钻井液用硅氟高温降粘剂,在全国11个油田得到推广应用,超过美国同类产品;主持承担了碳纤维及制品的国家“863”计划,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些年来,宋福如开始研究高利用率的化肥,研究出了一种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解决了肥料“水溶”与“缓释”的一道世界难题,努力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在中国农村广阔的天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

  担任“村支书”

  当宋福如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家乡广府东街村却因遗留问题多,村班子几近瘫痪,光外债就达40多万元。乡亲们都希望“能人”宋福如担此重任。

  妻子担心宋福如身体吃不消,主张多给村里捐些钱,几百万元、上千万元都同意。公司高管们认为,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再接个村党支部书记“烂摊子”,必定影响企业发展。

  “这些我都知道,可我是一个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啊。党员就意味着奉献,只要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吃再大的亏也值!不然我心里不安生。”2005年8月,宋福如毅然担起村支党部书记担子,并对全村30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企共建”的思路。

  所谓“村企共建”,实际上就是宋福如个人掏腰包。他首先投资80万元打了3眼深水井,让村民们喝上了甜水;出资300多万元新修了2.5公里的广府城东潭路。逢年过节,宋福如自己出钱看望东街和北街的60多家军烈属、特困户、孤寡老人,每年资助20多名贫困生上大学。

  几十年来,宋福如始终是长年穿着一双胶底布鞋,一身衣服不超过100块钱,一个月生活费只需要几百元。可是,为了村里发展、村民幸福,他从来不吝惜,承诺:“不让村里任何一个孩子上不起学、一个成年人就不了业、一户困难户生活不下去、一个群众看不起病。”

  为此,宋福如出资设立了寒门学子助学基金和困难群众就医基金;全村2800口人的新农合、新农保,个人缴纳部分全部由集体承担;免费为每个村民上了家庭财产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每年发放近百万斤米、面、油,全村人都能免费吃粮;4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每月200元至500元养老金。

  打造“北方第一村”

  在广府古城,东街村可谓“一枝独秀”,可与它“屋连脊、地连边”的几个村仍然落后,成为宋福如的心病。

  每天晚饭后,宋福如就到周边村子里转来绕去,设想他心中的蓝图。经过深思熟虑,他萌发了“扶持周围村庄,实现共同富裕”的想法。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奔赴江苏华西村考察,以华西村为模式,争取把东街村周围几个村庄联合起来,努力打造“中国北方第一村”,与乡亲们一起谋划“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的新农村美好蓝图。

  现在的广府古城东城墙外,绿柳、荷塘环绕着一大片仿明清风格的两层小楼,这便是投资1.2亿元建设的新民居,是宋福如上任后的一个“大手笔”。这些聘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设计的300多套新房,全部使用节能、保温、环保的新材料,村民不花一分钱,直接从老宅子搬进160平方米的新家,水费、取暖费、房屋装修费“全免”。

  东街村有2600年历史的广府古城,自然风光秀美,杨露禅、武禹襄两大太极宗师都出自广府,当地拥有“古城、水城、太极城”的独特文化旅游资源。宋福如确立了旅游兴村、工业振村、农业富村的三大发展战略,勾画出广府经济新轮廓。投资1亿多元,对广府古城墙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修复,成为“千年广府古城修复第四人”。建成东关生态文化村、太极文化广场、冰雕荷花展、森林公园、甘露寺、民风民俗博物馆、文化彩灯艺术展等等项目,先后带动1000多人就业,每年为村里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接下来,将建设大型水上娱乐项目、国家级渔业休闲基地、黑龙潭农家乐娱乐场等,预计这些项目建成后,每年村里将有1亿多元集体收入。

  “我已60多岁,也有万贯家产,但我要回报家乡,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当许多人为他无私奉献的义举所困惑时,宋福如说,“人的生命是一个长度,但是应该增加它的浓度,共产党员应该追求生命的最高层次——无私的奉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