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全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

  • 发布时间:2014-11-24 01:30:5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聚焦农业863

  日前,,并筛查得到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信号通路,在国际上填补了冠轮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空白。

  这是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贝类遗传选育”课题的重要成果。

  长牡蛎基因组图谱发表于生物学权威期刊《Nature》上。课题组在全基因组规模系统筛查了动物基因组中常见的一种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重要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课题组还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通量、低成本的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技术——2bRAD,突破了依赖已知基因组信息和昂贵芯片技术的瓶颈,为非模式生物全基因组范围内解析遗传变异与性状关系提供了核心技术手段,开发了无参照基因组的精准分型新算法和软件,与国际日前主流算法相比,准确率提高20%以上。

  这些技术方法突破使大规模开发水生生物分子标记、开展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成为可能,标志着我国的分子育种方法学研究已跃居国际前沿。

  课题组完成了栉孔扇贝和长牡蛎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精细定位了经济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其中,栉孔扇贝图谱标为目前已知水产生物上精度最高的图谱。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贝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析评估系统,研发了全基因组基因型效应评估算法,提高了贝类全基因组选育的效率和水平。

  该课题组成功培育了两个国家审定的贝类新品种。其中,“蓬莱红2号”两龄贝较普通生产用种增产53.5%,是国内外第一个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育成的良种,在山东推广创收达4700余万元;“海大1号”15月龄平均壳高较普通商品苗种养殖提高16.2%,总湿重提高24.6%,出肉率提高18.7%,在山东、辽宁等地中试,平均亩增产24.6%,课题执行期内新增产值1700多万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