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购物后遗症,你有过吗

  • 发布时间:2014-11-22 07:33:44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手记

  “你的包裹都到了吗?”这句话最近成了网购达人们的打招呼用语。“双11”过去10天,一部分人为淘到便宜开心,另一部分人则患上了购物“后遗症”:有人看着满屋子的货,觉得自己以后两三个月都没了购物欲望;有人在狂躁抱怨:怎么还没收到货;还有人责怪自己冲动消费,特想要一剂“后悔药”。

  一场盛宴渐趋平静,让我们回头看看其中的得与失。

  先说“得”。

  “双11”玩了6年,刺激消费的成效是毋庸置疑的。在数次大规模练兵中,今年厂家、电商、物流果真总结出了先进经验,如天猫今年推出的预付款模式,是电商迈出的一大步。这种模式下,有多少人支付定金,厂家就生产多少货,这种“按需生产、按需备货”模式,带领部分企业告别了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滞销风险。相应的,顾客体验也变好了,由于提前支付了定金,消费者当晚不用熬夜抢货,次日付完尾款即可,一切变得轻松。再说物流环节。今年,部分电商甚至直接派旗下物流公司员工去厂家打包,从厂家仓库直接到消费者手中,完全无缝对接,环节精简,物流成本也得以降低。

  再说说“失”。

  “买的不如卖的精”似乎是个永恒定律。“双11”前夕,虽然工商部门集体“约见”了各大电商平台,但还是无法避免猫腻。查看电商平台上部分热门产品评价,如某洗发水销售了一款“电商定制版”洗发水,价格确实是低,但顾客收到后质问,为什么比超市里卖的“稀”?有人吐槽,这牛轧糖怎么没有我自己从台湾带回来的味道香浓?还有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留言:“双11”过去这么多天,你们怎么还没涨价!

  “冲动是魔鬼”,“双11”头脑发热瞎买一气的大有人在。某淘宝店主向记者透露,“双11”即便商品不降价,销售量也比平时好两三倍。就在记者身边,有人匆匆忙忙往购物车里塞了30多件商品,这几天收到了两条电热毯。“买得眼睛都花了,买重复了都不知道。”还有网友为“双11”的冲动消费创作了新段子:十一的饺子十二的面,十三号快递满街串;十四试衣服十五换,十六号撸袖子跟卖家干;十七号差评不服软,盼着十九号给退款;二十号手欠比价钱,竟比双十一还贱;数数余额宝的小数点,看着一屋子的洋破烂,想想到月底只能喝稀饭,恨当初为何不把手砍。

  “双11”引领消费在短期内集中爆发,电商企业也不乏后遗症。狂欢过后,点击率大幅下降,不少企业这两天生意清淡,已经在安排“轮休”。因此业内有专家认为,“双11”掀起的拥堵式交易透支了不少消费能力,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带来了损害。

  有意思的是,顶着各方的质疑声,再过十几天,“双12”又要开始了。敢问一句:亲,你还会再买一遍吗?

  本报记者张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