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涛:2014打击知识产权假冒工作呈现四大特点
- 发布时间:2014-11-21 16:3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1日讯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打击侵权假冒方面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不断提升。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工作呈现出4个特点。
图为柴海涛介绍情况 郭小天/摄
首先,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今年2月份,国务院转发了领导小组制定的《依法公开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侵权案件信息公开的内容、权限、程序和方式,以及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省市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从今年6月1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案件的处罚信息。目前,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部门已经公开的案件信息有5000多件。未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指导督促、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将案件信息公开的工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
其次,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据柴海涛介绍,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近年来侵权假冒向互联网转移、向农村市场集中的趋势,采取了一手抓虚拟市场,一手抓实体市场的策略。在虚拟市场方面,第三季度,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打击互联网领域的侵权假冒工作方案,强化对重点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网络的侵权盗版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并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管能力。在实体市场方面,全国领导小组印发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整治方案》,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此外,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像“质检利剑”打假活动、电视购物的专项整治,网上专利执法护权等行动。
第三,刑事司法案件数量大幅度攀升。柴海涛介绍,今年以来,刑事司法打击力度明显加大,公安机关加强跨地区联合办案,检察院和法院依法快诉、快审、快判,办理的侵权假冒案件数量明显增长。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从案件统计来看,前三季度,检察院起诉的案件同比增长了62%,法院审结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72%。
同时,为了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了案件咨询、线索移送、结果反馈等工作规范。为了增加各个部门执法的合力,促进信息共享,领导小组建设运行了全国联网、上下贯通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上移送和实时监督。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市区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
第四,拓宽社会公众交流互动的渠道。2012年工作小组开通了“中国打击侵权假冒网”,2014年工作小组对该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并准备开通英文网站,增设37个地方站。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新的网站群将于12月上线运行,增强交流互动和服务功能。在展示中国打击侵权假冒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工作动态的同时,普及知识产权的知识和识假辨假的知识,介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动向,搭建政府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