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集村庄里的『电商王国』
- 发布时间:2014-11-21 04:31:35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这里曾经是苏北最凋敝落后的乡镇之一,如今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这里曾经村民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孩子,如今却大批年轻人返乡在家里创业致富;这里曾经没有任何产业,如今却“无中生有”地兴起网络销售、板材加工、物流、零配件等众多产业。
这些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走进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一探究竟——
本报记者李丽颖吴佩
11月11日,网络购物的狂欢节,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一夜未眠。东风村25岁的村民段亮从零点开始,就一直守在电脑前接网上的订单,之前备足的4000件货显然已经不够:“订单实在太多,几乎接到手软,晚上的营业额估计就有十几万元了。”段亮经营着一家叫做“段氏木业”的淘宝网店,直销简易组装家具,生意相当不错。一年一次的“双十一”购物节,在他看来,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电商的狂欢。
“接单接到手软”的不止是段亮。在这个拥有1180户农民的苏北村庄里,已有近2000家网店,它们入驻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亚马逊以及一号店等网络平台上。多数网店跟段亮一样做家具直销,今年的“双十一”,这些电商们不仅备足了货源,还备足了熬夜接单的泡面和“红牛”饮料,扎扎实实地“血拼”了一把。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淘宝村”,沙集镇党委书记邱良超对记者形容:“这里家家做淘宝,人人是电商,个个是老板,资产过千万的不在少数。”据统计,仅仅是东风村,2013年的家具销售额就已突破10亿元。而在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3年度发布的报告中,沙集镇更是在全国8个省14个淘宝村中位居榜首。
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沙集的农民走进了浩瀚的网络市场,构筑起了属于自己的“电商王国”,他们从这里起步,不断地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
从第一家到两千家,一根小网线连结起大市场,“泥腿子”农民变成时髦电商
说起沙集“电商王国”的发展,“孙寒”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即便是现在,31岁的孙寒依然会说,7年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不经意在村里开的第一家淘宝店,居然会成为点燃全镇电商发展的“星星之火”。
在村民的眼里,孙寒是个能折腾的人。2005年,他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回家工作,成为了睢宁县移动公司的员工,可没过多久,公司裁员,他被精简了,公司以充值卡的形式发放给他部分工资。面对数千元的移动充值卡,孙寒尝试着通过网络售卖,居然全部卖出。他意识到,网络可能是自己今后发展的一个巨大舞台。
2006年底,孙寒注册了第一家淘宝店,两个朋友陈雷和夏凯也先后注册了网店,这三个人就是后来被村里称为电商起源发展的“三剑客”。然而,开店初期究竟应该卖些什么,“三剑客”并没有想清楚,偶尔售卖从义乌批发来的小商品,成为了淘宝店的主营。
转机出现在2007年。一次在上海出差,孙寒偶然在市场上看到一些别致的木质家具,他有了新的灵感:能不能把这些家具放到网上卖呢?为了验证想法,孙寒带了些样本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木制家具网销的市场很大,假如产品能够在农村生产,利润将会更加可观。说干就干,“三剑客”投资了十多万元建个家具生产小厂,开始小型规模化生产、销售简易组装家具,当年的销售额就达170万元。很快,他们每人每月有了上万元的收入。
开淘宝做家具,孙寒不出门就挣到钱的事,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一些村民犯嘀咕:这孩子每天都在家里发货几十单,却从不见人上门付钱,也没个像样的店铺门面,做的到底是哪门子生意?他是不是在搞传销?然而,在得知实情后,村民们纷纷向孙寒“取经”,并模仿“三剑客”开网店、开公司,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电子商务模式迅速在沙集发展。
段亮的“段氏木业”是2009年开始的。“我当时在宿迁读大二,机械自动化专业,看到孙寒做淘宝生意那么好,我就直接休学回来了。”段亮告诉记者,自己性格内向,主要负责家具的生产,而性格外向的弟弟段强则负责客服和销售。如今,“段氏木业”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家族产业,不仅入驻了刚刚建成的沙集电子商务园区,拥有3000平方米的大厂房和全自动化的加工设备,而且每日的淘宝流水都在两万元以上,纯利润达到了10%。
同样受孙寒影响的,还有49岁的东风村会计王万军。“我当时看到快递天天在孙寒家里拉货,觉得特新奇,一打听,原来人家做的是淘宝生意,在网上卖板材家具,可我不相信在网上卖东西就一定能挣到钱。”尽管心存疑虑,可王万军还是开起了店。他至今还记得接到第一单生意时的情景。“那是2010年7月,当时开店都两个月了,却一直没开张,忽然有一天一下子卖了10多件商品,那感觉简直太好了。”王万军说,有了第一笔单子,之后的生意顺利了起来,单子也越接越多,每个月都有数万元的流水,甚至还发展了海外的固定客户。
跟记者聊起开店的经历,王万军自嘲说“囧事不少”。“我年纪大,打字慢,刚开始做客服,跟顾客聊天特别慢,有顾客受不了,发过来一句话‘我去睡觉了,等醒了再和你聊吧’,直接下线了。这把我给气的!干着急啊。”为了更好的经营网店,王万军把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儿子王静特意叫回了家,让他接替自己来做客服。之后,他又将女儿叫回家一起帮忙,生意红红火火。前年女儿出嫁,他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家族产业发展的最大损失”。
如今的沙集镇,已经有近2000家的网店,农民几乎个个都是电商,都是资产百万的老板。走在东风村老街上,板材加工的声音,淘宝客服的“叮咚”声,不绝于耳。这个原本安静的苏北村庄,开始变得忙忙碌碌。“我当初就是想自己做,没想到,这个淘宝店居然带动了其他的村民一起致富。而且,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网络的力量,农民的力量,都不能忽视。”孙寒感慨道。
从加工到物流,从零配件到包装设计,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带动诸多产业同步发展
作为沙集镇的党委书记,邱良超现在向外人介绍沙集再也不用担心没话可说了。“以前别人问我沙集的主导产业是什么?我几乎答不出来,现在,我们这的产业太多了。”
7年前,沙集镇的村民大多从事传统的种植、养殖和粉丝的生产加工,曾有一段时间,回收废旧塑料甚至成为村民们赚钱的主要营生。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产木材的沙集镇,居然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家具加工制造业,同时品类齐全、各式各样的家具在这里几乎都制做。
探究其中的原因,邱良超认为,正是由于沙集电商就地采购生产,直接带动了当地制造业完成“三级跳”。“网商从自家的小院起步,刚开始以家庭成员为主,搭个棚子开始干,几千块或上万块钱的简易设备就能制作家具。之后,他们开始雇人,规模上来了,上百平方米的场地,几十万元的投资。再往后,就是大厂房,雇工达几十人,设备可达百万元。”
而随着新电商的不断加入,沙集的家具加工制造业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同时还带动着物流、零配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而这一切,都成为了沙集这座电商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要问中国的快递公司到底有多少家,来我们村里看一看就知道了。”位于东风村老街中心位置的天天快递,是最早入驻沙集镇的快递公司之一。老板娘刘艳见证了沙集快递物流业竞争格局的变迁和愈演愈烈。“这条老街有43家快递了,今天还刚开业了两家呢。”
顺着刘艳的指引,记者看到,整条东风村的老街上密密麻麻地林立着EMS、圆通、佳吉、天地华宇、申通、中通、汇丰、德邦等物流快递公司的招牌,而在距离天天快递不到200米的地方,当天又新开了两家快递公司,一家叫“远成物流”,一家叫“华中快递”。刘艳努着嘴说:“这些公司的名字,我听都没听过。”
每天下午4点半,是老街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准备发货的电商们纷纷拉着货来到各家快递物流公司的门口,开始下单交钱发货。此时的刘艳坐在仓库前面的桌子前,一边与送货的电商聊着天,一边收单划单算钱,土黄色的写字桌上已经堆起了厚厚的一沓沓快递单。
尽管竞争激烈,但各家快递和物流公司各有分工和主打,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有的主发江浙沪,有的主发珠三角。与其他后期进驻的大快递公司相比,天天快递走的正是低价路线。“现在我们一天的订单量在150份左右,平均发货15—16吨。虽然利润薄,但好歹有20—30个固定的大客户,散客的单子也不少,每月的毛利润也能维持在30—40万元。”
另一家与天天快递同期入驻沙集镇的圆通快递公司睢宁总代理王为银则向记者感慨:“现在整个睢宁县快递发货量,远远不如东风村一个村的。”据统计,2013年,东风村物流快递月出量就达到1000余吨,近万件。
电商王国的崛起也带动了淘宝拍摄、网页设计等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自安徽宿州的电商设计师黄欢和小伙伴刘明一起,刚刚将他们的“焦点摄影”开在了东风村的老街上。而在此之前,老街上已经有9家摄影店了。“我们的店今年4月才开,别看竞争激烈,可生意好得不得了。”25岁的黄欢,话语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骄傲。
即便是在采访的时候,这个说“生意好得不得了”的小伙子依然紧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修图。一旁的刘明忙着跟来店里的电商洽谈业务。“‘双十一’我们接了好多活,即便不睡觉,这些活也都干不完。”与普通的淘宝摄影不同的是,黄欢的团队强调个性化定制,不仅做淘宝摄影,还做网页设计、产品设计,一个家具网页设计的价格在500—2000元不等。从开业至今,他们每个月的流水都在10万元左右。
“只要有淘宝村在,我们的生意肯定就在,而且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的发展,黄欢并不担忧,“网页是电商的门面,看到自己做的网页帮助电商们提高了销售量,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我们也就有了口碑,这样回头客也就越来越多。”
而就在东风街的另一头,黄欢的分店也已经开业。
人富了,家美了,打工的青壮年们返乡了,凋敝的村庄又热闹了,人情温暖回来了
王万军家的那辆现代轿车是2012年买的,尽管还很新,但他告诉记者:“我今年生意好,还想买辆宝马开开。下次你们再来采访,就坐我的车。”
电商王国的崛起,为沙集镇的村民们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买上了小轿车,甚至扩建了新厂房。王万军自豪地说:“在我们沙集,开宝马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有钱了,沙集镇村民也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有机会你可以去我们县里最好的KTV瞧瞧,如果有10个包厢,有8个肯定都是我们东风村的村民。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日子好了,大家也学会忙里偷闲,出来娱乐了。”王万军笑着说。
截至2013年底,沙集镇东风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万元。这一水平,在睢宁县,甚至是徐州市都遥遥领先。同时,农民电商们也早已欣然接受了网购,据统计,2012年,当地网购的消费额也达到了上亿元。
与此同时,电商的发展还让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也变好了。邱良超解释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开淘宝让村民们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大家的观念也转变了,更开放也更包容了。另一方面,家家户户都忙着挣钱,都有正事干,什么赌博斗殴之类的自然都没了。哪里还有时间无事生非啊。”据沙集镇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当地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都明显下降了。
其实,电商崛起带来的社会效应不止于此,产业结构的变化,也让整个村庄的生态变美了。从小生活在东风村的刘艳对这点颇有体会:“我们这里,原来有很多人都是做废旧塑料的回收,当时房前屋后堆得满满都是垃圾,河流又脏又臭,环境污染严重。你看,现在没人收废旧塑料了,大家盖楼修路,污染没了,河流干净了,村庄也都整洁了。”
而对于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变化,则是原本在城里打工的儿孙们都回家了,原本分开的一家人重新团聚,凋敝的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用睢宁县委书记王军的话说:在东风村,除了少量在外做装修、做建筑工程的,差不多九成多的年轻人都回来了。
“沙集原来是苏北的劳务输出大镇,我们没有产业,土地又少,农民只有靠出去打工赚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人口多,村里没人气,老人没人养,小孩没人管,这都带来了不少问题,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王军告诉记者,电商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让出去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而随着他们的回来,之前困扰已久的“三留守”的问题也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62岁的王京章是个家具的打磨工,从小学木匠,原来需要到外地去兜生意干活,常年四处奔波。现在,沙集镇家具加工制造业发展起来了,他在家门口就有干不完的活,“我打磨一张实木床收190元钱,现在每个月都能收入上万元。”王京章笑着说。
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是原本考出去的大学生。2009年,王建东从南通航运学院毕业后,原本打算去南京上班,当看到乡亲们在家开淘宝挣钱,他就决定返乡创业开淘宝店。“在家工作,能照顾到父母,赚的钱也不比大城市里的少,我觉得很好。”王建东说,“我们沙集不是有条标语么:‘出门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在家上网淘宝’。”
“淘宝真的要靠老人来开,几乎不太可能。现在,村里出去的大学生回家创业了,这可是大好事啊。”王万军说,乡村电商真的要发展,肯定是要靠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到来,给村子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他们是农村发展的未来。
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回了本村的人,也吸引着周边两万多农民到沙集来发展。而在王军看来,电商产业发展还具有另一层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带动和推进了沙集城镇化的进程。“你看,电商发展带动了物流业,老街不够宽,我们就修了路;网络太繁忙,我们又进行了网络升级和改造;电商开店没地方,我们还专门投资建产业园。农民们转变了观念,在家创业致富,而现在的各项资源也都在向沙集聚集,这里已经不是过去的小村庄了,俨然已经是一个城镇。可以说,沙集电商的发展,就是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典范。”王军感慨道。
从散户经营到集团作战,从模仿到创品牌,未来发展需要资源整合,沙集电商呼唤转型升级
回顾整个创业历程,王万军告诉记者,起初他开店时,并没有配套建加工厂,都是问别人拿货。“当时我觉得电子商务抓不到,看不见,不敢多投钱。”后来,随着订单的增多,王万军搭了个小工厂,却依然不够用。采访中,儿子王静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有一次,店里一下子来了78张单子,当时我激动坏了,直接哭了。”“是太高兴?幸福得掉眼泪?”记者问。“不是,里面也有无奈,单子太多了,我们厂房太小,能力有限,做不出来啊。”王静摇摇头,唏嘘不已。
“产业要做大,就必须要提高生产能力,我们原有的厂房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太小了,设备又陈旧,很多东西做不了。”同是在电商发展的机遇中淘金的段亮坦言,现在全村都在开淘宝,都在做家具,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利润的空间也越来越薄。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数家庭小作坊式的沙集电商都开始遭遇与段亮和王万军类似的尴尬:生产规模小、设计缺少原创、产品质量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整个电商产业呈现“多”、“小”、“散”、“弱”的特点。即便是最早起步的孙寒,也不能幸免。
为了引导电商产业的升级发展,推进沙集农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升,睢宁县也协调出社会更多的资源支持农民网络创业,进行了产业的规划和布局。2011年底启动建设的沙集电子商务创业园,如今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建设,而物流园一期也已经基本完工,首批三家大型快递公司已经入住。居民区、电商服务区等也都在建设当中。今年8月,段亮将自己的淘宝店搬到了新建成的沙集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内,成为了首批入驻的六家电商之一。
“淘宝做的是流量,天猫走的是品牌。要做大做强,肯定是需要重视品牌的。”段亮说,去年,他已经开始在天猫上开店了,决定走差异化路线。然而由于缺少相应的产品设计师,如何开发新产品又成为了他的一大难题。
“我们的家具都是从模仿做起来的,长久发展,肯定要走规模化、原创和品牌的路线。”孙寒说,真正要坚固沙集的电商王国,必须需要转变和升级,一个是从家庭作坊转变为现代工厂,一个是从简单模仿转变成自主品牌。如今,孙寒开始尝试与人联合,规模化生产,他的加工厂不仅能生产简易家具,也能生产板式家具、实木家具,开始从单纯仿制到自主创新,试图转型为“您身边的家具定制专家”。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最早将东风村的发展故事总结为“沙集模式”,他表示:“沙集镇的网商毕竟脱胎于农民、农户,距离现代企业有很大的距离,缺少制度建设,做大做强很难。沙集电商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政府要合理引导布局,产业发展需要升级。”
事实上,“孙寒们”面临的挑战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资金”、“土地”和“人才”的短缺。在资金问题上,目前银行给与电商的都是小额贷款,而这些资金很难满足升级发展的需要,几十万元远远解决不了发展的需求;同时网商很难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其次是“土地”问题,现在沙集很多都是前店后厂的形式,家庭式小作坊的加工,要发展工厂化就需要土地,扩大面积。再次是“人才”问题,仅以客服人员为例,两三个月就换,刚上手熟练了,人就走了;同时,从作坊向工厂化生产转变,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
对于沙集电商未来的发展,汪向东提出了“沙集模式2.0”的概念,他说,沙集电商转型是我国农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实现自身历史性的社会蜕变的必然。他建议电商们加强合作与联合,政府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农民草根网商在推动农村社会变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了解,沙集镇镇政府也在探索尝试为电商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2012年睢宁县沙集镇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协会秘书长王鹏告诉记者,利用协会平台,对内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和人力培训,以及规范网销行为和提升品牌;对外可以形成一个强势的“话语平台”,跟物流、电信、原材料供应商等谈判,获得低价。目前,培训每一季度举办一次,邀请的专家不仅有淘宝大学的讲师,也有研究电子商务的学者教授。就在不久前,协会还专门举行了京东商城招商交流会,为电商后期发展提供平台。
没有人知道,不久的未来,沙集这座村庄里的电商王国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在已知的过去和现在,这座电商王国,让农民拥有了平等创业的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机遇,用一根网线连结了外面未知却充满了无限商机的世界。它,缔造了一个中国草根农民创业的神话,它,仿佛就是一个理想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寻到自己的方向。就像在采访中段亮对记者说的,电商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永不放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