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土杂肥、化肥结合才是用肥之道

  • 发布时间:2014-11-20 03:32: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虽说三秋已过,但农肥商战仍硝烟弥漫。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们围绕着土杂肥、化肥谁当家的争论仍在持续。

  化肥商战遍城乡

  山东省高青县青城游家村今年55岁的老农陈佳安家里种了8亩小麦,他购买了大约一吨价值2000元钱的化肥。“平均一亩地施一袋二胺,一袋尿素。咱就认准了这两样肥,别的啥也不施。”今年老陈种的小麦、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他把功劳记在了化肥身上。“庄稼地里不施肥,满打满算250公斤(每亩)。化肥用得足,亩产过千没问题。”他的用肥经是,秋季施足底肥,来年春天,随着浇地再追两遍肥。夏播玉米时随播种施一次肥,下雨或浇地时再追一、两次肥。种了几十年的地,老陈一直用这个法子施肥。往年生活紧张时,他就是不吃不喝也得赶在农时前把化肥备足。现在他不再备肥,只需一个电话,农资店就会把肥运过来。“农户不备肥,商家多跑腿。现在客户要肥,咱就得把肥送到家或运到地里去,有时还负责把肥撒开。”说这话的是张建军。现在张建军也不像以前那样搞肥料储存,他由过去的存肥变成了现在的调肥——厂家按他的要求把肥送来,他再往下派送。

  笔者通过调查农资商和种植户发现,尽管大家没人怀疑土杂肥的效用,但很少有人施用土杂肥,化肥仍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角”。

  土杂肥能否臭变“香”

  尿素、二胺等氮磷钾肥通常被人们称为化肥。“分田到户前(30年前),市面上没有化肥,种庄稼就施土杂肥。250公斤/亩算高产。”陈佳安说,现在化肥的高产作用明显,没人再愿去施用土杂肥。上了年纪的陈佳安尚且如此,年轻的庄户人对土杂肥更是不问不闻。

  李洪武是常家镇金饶粮食合作社负责人,也是高青有名的种粮大户,他与陈佳安有着不一样的用肥经,在化肥的施用上他与陈用量相当,不同的是,他每亩地还要施上一、两方粪肥。“粪肥咱自己没有,要到养牛小区去买。自己去买是30~40元一方,让人送是85元/方。”李洪武说,送粪这活可是又脏又累,挖粪装粪出气力,最难忍受粪臭味。粪肥、化肥两肥合用,让他的庄稼连年丰收,今年他家的玉米平均单产600公斤,比普通农户高出50公斤左右。

  化肥对葡萄种植户司志茹来说更是碰都不碰。“葡萄对化肥很敏感,用上化肥的葡萄普遍发酸,用发酵好的粪肥种出的葡萄味道甘甜。”司志茹将她种的葡萄命名为“超甜一号”,市场售价高达25元/公斤。

  高青县农业局副局长杜作忠分析当下土杂肥“吃不开”的原因时说,不少农民不再将土地作为唯一生活来源,土地收益多少无所谓,外出打次工就可把作物欠收的损失弥补过来。“过去家家户户养牲口当畜力,能够积攒下粪肥。现在机械化上来了,牛马驴下岗,农民再无肥可积,所以他们也就不再施用农家肥,而单一施用化肥。”杜作忠说,过去农家肥成本很小,现在则需要购买,而价钱与化肥不相上下。

  地培肥需土、化结合

  作物高产离不开化学肥料,但长期单一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养分失衡、地力下降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如何培肥地力各方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杜作忠将化肥和粪肥比作药品里的中药和西药。“化肥的特点是肥效快、肥效短,粪肥的特点是肥效慢、肥效长。‘土’、‘化’结合才是用肥之道。”

  土地应实行集约、规模经营。“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对土地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留守种地的中老年人也因为土杂肥不好施,不好买不重视对土杂肥的施用。”李洪武建议土地流转的推进速度还应再快些,让土地尽早向种粮大户和职业农民集中,土地集中在他们手中,才会得到更好地养护。“种地重在‘养地’,不能急功近利一味索取。地养好了才有劲,养地还是土杂肥管用。”

  粪肥施用有讲究。高青农业局土肥站站长李京远的观点是,新挖出的粪肥不能立即向田里施用。“新鲜的粪肥中存活着大量的病菌、害虫,施到田里会伤害作物,造成作物‘烧苗’。”李京远说,最好的办法是粪肥沤制,针对本县畜牧小区多的实际,他们在各镇建设了肥效小区,指导群众进行沤制粪肥,粪肥腐熟后再施进田里。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好措施。李洪武说,现在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让秸秆还田真正成了现实。“它的好处是能将秸秆打碎。打碎后的秸秆易于腐烂。腐烂后的秸秆混在土壤里,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土质松散,地力也得到增强。”但李洪武也坦言,秸秆还田最好隔年进行一次。“年复一年的还田土壤造墒,墒情差将影响作物产量。”

  刘元阁李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