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珠海航展风景这边独好

  • 发布时间:2014-11-17 11:34:28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点亮“中国创造”

  助推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王艺超

  刚刚闭幕的第10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给国内外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记者颇有感触的是,早在珠海航展开幕前4天,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前往珠海、广州以及深圳的机票就已经售罄,许多人甚至开始搜索前往香港、澳门甚至是佛山的机票,准备绕道前往珠海,本届航展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参展规模、参展商质量和订单成交量等多项指标上,第10届珠海航展均表现优异,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互联互通”的自信开放形象。而“中国创造”更是令人惊艳,并为我们描绘出航空经济的美好蓝图。

  聚焦“中国创造” 歼-31、运-20成焦点

  2014年珠海航展正式开幕前,歼-31、运-20的首次公开亮相,苏-35的超高难度表演,以及“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参演的消息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而俄罗斯“勇士”和阿联酋“骑士”表演队的训练视频也被曝光。虽然计划参展的韩国“黑鹰”表演队受到美方的阻挠,在最后关头未能派实机参展,但其也以其他方式来到珠海进行宣传。

  作为2014年珠海航展的焦点之一,歼-31的飞行展示震撼人心。虽然它还面临“缺乏合适发动机”“完成度还不高”等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第5代国产战机在珠海航展上的首秀,它已经为我们勾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中航工业展区的歼-31巨幅广告牌,凝聚了国人多少年来的期盼和梦想。

  此外,运-20在首飞不到两年后便派实机参展,并且进行了十分精彩的展示飞行,足以让人看到中航工业对这款产品的信心。不仅如此,全球最先进军用运输机C-17“环球霸王”将参加珠海航展的传闻,在最后一刻也终于得到确定,首次让全球观众同时见到了运-20与C-17的合影。30年前运-10遭遇的挫折,反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国产大型运输机的坚定决心。如今在珠海航展上,眼看着脱胎于伊尔-76的运-20,充满自信地从C-17身后滑跑起飞,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别有一番滋味。

  在参展的国产机型不断增多的同时,珠海航展的观展人群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专业观众日益增加。在珠海航展举办初期,前来“看热闹”的公众相对较多,如今则有越来越多的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步入场馆,与参展商进行深入交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这无疑是珠海航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本届珠海航展也是对中国航空业发展现状的一次检阅。以北汽集团为主的汽车企业开始进军飞机制造业,贝尔直升机与华彬集团签订了50架直升机的订单,空客集团预测中国将成为未来最大的直升机销售市场……显然,珠海航展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它对于地区经济包括跨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首次出口美国 国产民用飞机获认可

  作为两年一次的航空制造领域内的盛会,本届珠海航展为世界航空制造企业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首次向美国大规模出口民用飞机。

  本次出口给美国的20架运12系列飞机,系由中航工业直升机哈飞制造,购买方为美国维信航空公司。本次签约的运12系列飞机包含了18架运12E型飞机和2架运12F型飞机。这些飞机将用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到大峡谷地区的旅游观光和短途客货运输,飞机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交付。

  运12飞机是中航工业哈飞自主研发的轻型双发多用途支线飞机。在运12身上集中着中国民机工业的多个第一:第一种卖到国外的中国制造客机,时间是1986年12月25日;第一种获得英国CAA适航证的中国飞机,时间是1990年6月20日;第一种获得美国FAA适航证的中国自有知识产权飞机,时间是1995年9月22日,这也是运12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必要条件。

  中国国产民机首次出口发达国家,在中国民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截至目前,运12飞机已交付国内外用户近200架,其中中国国内近70架,国外近130架,是目前交付量最大的中国国产民用飞机。

  面对今年取得的成绩,中航工业通飞华北公司展区负责人也是一脸喜色。他认为,珠海航展为“小鹰500”飞出国门提供了重要的对接平台,“相比前几届航展,这一届规模更大,更加专业和规范。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前来咨询,航展效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据悉,中航工业通飞已签下100架“小鹰500”飞机框架收购协议和10架“小鹰500”出口南非的销售合同。中航商飞的大型客机C919再次在航展上获得30架订单,迄今销售数量增至430架,中航商飞另一款产品ARJ21-700飞机也获得了来自两家客户的23架订单。

  可以说,随着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国产飞机在赢得世界认可的同时,更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商机。

  回首机场建设

  有了它航展才能顺利进行

  1995年,即第一届珠海航展举办的前一年,珠海机场落成。早在1992年该机场改扩建之初,它就因设计标准超前而被社会各界热议。

  因为当时珠海人口少、经济总量小,而且在珠三角有限的区域内,已经有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和香港机场3座国际级机场。公开资料显示,按照当初珠海机场的设计标准,其年保障能力为:飞机起降1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60万吨。

  根据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和珠港机场管理集团提供的数据,2010年珠海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81. 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79吨,在全国175座机场的吞吐量排名中,分别排名第45位和第43位。同年,该机场共完成运输航班起降16750架次。对于珠海这一常住人口只有150多万人、GDP总量在珠三角地区9市中排名第8的城市来说,这一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这座4E级的机场不仅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机场,也是规模较大的民用机场,具备供波音747等大型客机起降的条件。虽然足够先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乱花钱。

  如今看来,没有这样一座国际级的机场,就无法举办国际级的航空博览会。 正如珠海市原市委书记梁广大所说,要是当初机场建得不够大,如今要想再扩建,花费可能更高。

  《

  下转15版

  航展经济蛋糕还可做大

  据了解,在珠海机场跑道南侧有一栋小楼,那里是参加航展的摄影师们最心仪的拍摄地点。

  在航展期间,这栋被称为“炮楼”的建筑物顶层总有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摄影爱好者聚集,小楼的主人会对每位摄影者收取100元~200元的费用,每日收入颇为丰厚。航展经济蛋糕的切分由此可见。不过,如何进一步提高航展期间周边服务的品质,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我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