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悲观挣扎希望 西安音像业末路宿命能否最终挣脱?

  • 发布时间:2014-11-14 05:32:58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王昕 文/图

  指着近1400平方米的库房内空空的货柜,陕西太平洋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凤良苦笑着说道:“下次你来这里就看不到了这样的场景了,我们正在送这个行业走完最后一段路。”齐凤良的悲观来自他这些年的经营体验,而其实这种悲观早已开始在这个圈子里蔓延。那些年遍地开花的音像店,也像是城市舞台上一位“老角”,在不经意间悄然谢幕。

  如今,伴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普及,音像行业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而从蔓延式的消亡中存活下来的音像店,消费群体也从大众向碟片发烧友、收藏爱好者转变。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音像店时发现有的关门歇业,有的改头换面另寻出路。市场日益萎缩的传统音像行业,未来的出路在何方?对于仅剩的从业者来说,不得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是不断走向高端化,还是继续在传统业态里苦苦挣扎?是在音像品种上寻求突破还是调整方向,借助其他产业实现融合?不同的经营者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对于这些仍在行业中苦苦坚守的人来说,个人爱好成为大多数人留下来的理由,但这个行业维持多久?似乎谁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渐行渐远

  没落似乎将成为注定结局

  “从最开始的建大的四海,边家村的四海,西北政法的乐图,美院的EM7,小寨的锵锵,白庙村的天籁,到后来逐个发现的百汇2楼的不知名,西工大的易听,乐图。而现在呢?这些店早就开始慢慢消失殆尽了。”

  近日,一则发布在网络上的帖子引来了西安众多网友的怀旧情绪。网友的怀旧情缘则来自这些曾经在圈内小有名气的音像店。“那是一种再也不会回来的感觉,翻完碟的脏手也许再也出现不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是关于那些对过去淘碟日子的怀念的感觉。”

  小寨曾经的音乐文化地标“锵锵音乐”改做服装店,西北政法门口的“打扣碟”圣地乐图早已不见了踪影;白庙路的天籁早没了,盖起了高层……如今,“惨淡”成为整个行业一种写照。

  网友们在网络上抒发着自己的怀念情绪,而对于从业者来说,却没有闲情怀旧,而只能在“寒冬”中不断磨搓双手。

  在建国路信义巷菜市场旁的破旧厂房里,我们找到了在西安最早经营音像生意的陕西太平洋文化有限公司。在这里,1400平方米的仓库作为西北地区的音像仓库,曾经创造过库存3万品种,全国发货单位三四百家,年销售额过亿的纪录。然而,如今空空的仓库内只有六七千种音像制品;公司旗下颇有名气的非凡音乐曾经有门店80多家,目前压缩只剩下50家左右。而且公司营业额还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下滑。

  作为西安音像行业的一艘“大船”,“太平洋”公司仍在苦苦坚持。而对于不少小规模的个体从业者来说,日子同样不好过。西安九龙音像连锁公司曾经在西安有8家门店,这两年不断压缩只剩下5家门店。加之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的不断上升,客户群逐渐开始出现断层,经营只能说是在维持。

  对于更多的单体店和街边摊来说,他们早已被无情的市场淹没在沙滩上。渐行渐远的音像行业,似乎都逃脱不了末路的宿命。

  坚守者

  无情市场能否打败个人爱好?

  过去,传统音像行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盗版碟”,大量畅销音像制品节目被盗,造成正版音像制品发行量急剧下降,乃至盗版DVD压缩碟所到之处,正版音像制品的销量立刻下跌一半以上。如今,网络的普及、网络视频和歌曲免费下载的流行,更是让传统音像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采访中不少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很久都没有去音像店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人人都有手机,网络下载既方便又省钱,还可以随时更新曲目,比特意去一趟音像店可方便多了。”消费群体的大量流失,让这个行业处境艰难。但在西安市场上,仍有从业者苦苦坚持,并努力寻求突破。然而这其中,个人爱好成为他们坚守的一条重要理由。

  西安九龙音像连锁公司负责人冀克云就是这样。从业十多年来,他经历过行业的风光也感受到了如今行业的“寒冷”。“我是纠结着,挣扎着,改变着。”采访伊始,冀克云这样描述他们现在的状态。“之所以还在这个行业待着,主要是自己喜欢这些,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冀克云说道。

  而对于太平洋文化有限公司来说,经营者说目前的状态可能连维持都谈不上。进驻超市的50多家店很多都在亏损。目前,公司还正在准备继续压缩门店数量,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讲库房从1500平方米压缩到300平方米。从1990年投身到这个行业,齐凤良和众多怀念音像店的网友一样,对光碟有着剪不断的特殊情结。“凭借着公司前几年积累的资金,我们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靠爱好能走多远,还真不好说。”齐凤良说道。

  据记者了解,除了在大型书店和超市有一些音像或者音像图书兼营的柜台外,目前西安市场上专门进行音像制品销售的门店几乎寥寥无几。曾经在圈内非常有口碑的音像店也倒在了无情的市场面前。如“锵锵”、“EM7”……而这些音像店的起始很多也来自于个人爱好,老板也多被认为“非常懂行”。

  无情的市场是否最终能彻底打败“个人爱好”,留给整个市场一个大大的问号。

  艰难探索

  由大众向小众的不断蜕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音像店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大多数音像制品由音像店出售转向书店小柜台出售,同时在为数不多的音像店里,多数店主表示现在的生意大不如从前,大多数音像店兼具其他经营,有的音像店还兼卖饮料。

  而从消费者情况看,年轻人曾是磁带、CD的最大消费群体。然而,目前买碟片的人越来越少,年轻消费者手中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的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快速增长。而有些音像店主张摆脱紧跟潮流快进快销的传统想法,主打古典、发烧、蓝光等,要么靠高音质取胜,要么靠稀缺货源取胜。走高端、精品路线,同时将音像店扩展为一个体系。

  九龙音像连锁公司的冀克云说:“目前的市场行情下,要求产品针对性更强,高端的要做,非常低端的也要做,而中间的基本就没有产品了。”目前,冀克云的音像店的主要顾客都是一些对试听效果要求比较高的人士。这些人或者是小众的发烧友,或是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人。

  从大众到小众,音像行业的消费群体发生了质的改变,音像行业的从业者也在努力调整方向。如今,九龙音像店里不仅售卖音像制品,还附带一些衍生品。如玩具、文具等。同时,公司也正在开辟自己的“第二战场”:汽车用品,并试图将两者进行融合,车载CD成为汽车用品中的一小部分。虽然不知道这条路是否可行,但冀克云正在不断努力中。

  选定目标的还有齐凤良。他向记者介绍,在经营模式上,除了对门店数量进行压缩以节约成本外,和超市的合营仍是大方向。现在主要精力用在产品的调整上。教学、儿童、地方戏曲这些小众的音像制品或许会成为未来公司主攻的方向。

  由遍地开花的大众产品不断蜕变成小众的产品,可能更需要从业者下功夫细化市场,并从中谋求行业新的未来。

  消失还是重生?

  专业化和融合化或是出路

  “音像行业不会死,就如同电子阅读无法替代书籍,电子报无法替代纸媒一样!”采访中,几位业内人士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音像业在几年内将很难保持目前的经营状况。但由于音像制品具有自身的特点,音像业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亡,只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护正版音像制品的知识产权,音像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70、80后已渐渐成为市场上的消费主力,我觉得音像店可以通过改进店面装修,进行增值化服务。目前西安市场个别咖啡店尝试这种模式了,效果还不错。”在九龙音像的冀克云的计划中,融合书籍、音像制品的沙龙式生活馆是他的梦想所在。“只有把这种沙龙打造成西安的文化地标,才能既保证收益,同时还能兼顾文化传播。但目前西安这方面的氛围还是不足!”冀克云说道。

  冀克云在不断转变经营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他看来,音像店经营模式上的转变将是大势所趋。传统音像业需要实现自身的转型,譬如放弃低端、走中高端路线,从而避开网络新媒体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其次,要解决网络盗版的大规模侵权,为音像业营造一个规范的市场环境。当网络被广泛应用时,网络也成为了盗版的重灾区,这对于传统的音像产品发行商和销售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打击亦是致命的。因此,只有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才能最终拯救低谷中的音像业。

  而在齐凤良看来,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细分受众,锁定可开拓的市场。齐凤良判断,虽然音像制品的销售大不如从前,然而消费人群依然存在,音像制品行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以及自身优势与特点进行选择性的调整。流行音乐和影视的碟片销量下滑严重,但是诸如儿童碟、教科碟等因专业性强,具有网络下载无法比拟的优势,依然很受市场青睐。此外,针对目标群体设计营销活动,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成为营销的一种必备手段,应该重视网上销售业务的发展,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赢。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