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多边金融机构助区域共赢
- 发布时间:2014-11-13 05:32:43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刚刚闭幕的APEC会议上,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全新多边金融机构的筹建和出现成为热议话题。这些机构的成立将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在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的同时,已有的多边金融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正因如此,无论是积极筹建的亚投行,还是成立在即的丝路基金,都将成为现有国际金融结构的重要补充。
新型机构应运而生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外需疲软、内生动力不足一直是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随着主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亚太国家间通过互联互通寻找新增长点、培育新竞争优势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如今,亚洲国家间的互联互通是硬件、软件、人文“三位一体”的联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和前提。但是,亚太国家往往财政收支偏紧,需要通过多边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由于所能提供的资金额度有限,目前已有多边金融机构的作用十分有限。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共需约8万亿美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则需近3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现有多边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足够支持。
于是,新兴经济体选择了对已有多边金融机构进行增资扩容。但是,这项工作却遭到了极大阻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黄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大部分多边开发银行的股权与话语权其实主要由发达经济体掌握,其治理理念和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政治因素往往成为这些机构改革的巨大障碍。
正因如此,新兴经济体转向建立新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由此应运而生。
理念更加多元包容
可以说,亚投行、金砖银行等新生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结构的重要补充。在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看来,在已有国际金融结构中,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不利于全球治理的平衡发展,而金砖银行等机构就是促进国际金融机构平衡发展的结构调整参与者。
由新兴市场国家主导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其创建者更加多元,治理理念也必然会更加包容。中国领导人就曾多次强调,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都是开放的,欢迎其他投资者加入。黄薇认为,新的多边金融机构的创建者在经济治理理念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以民主政治和完全自由开放市场为基调的“华盛顿共识”不再是其原则性指南,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际金融治理理念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更加多元包容的理念,使这些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弥补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以亚投行为例,这个平台能将本地区高储蓄率国家的存款直接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本区域内资本的有效配置,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并改善就业。
尽管原则上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维持持续运作,这些新型多边金融机构还是要将政策性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在项目选择、实施和监管方面设定严格的治理标准,保证投资项目在整体上有良性回报。同时,也要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充分借鉴已有机构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促进国际金融秩序平稳运行。
相关产业渐次受益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因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在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与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之间的高铁网络建设可能最先取得成果,国内交通运输等产业将率先受益。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特别提及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之间的铁路、公路项目,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先部署。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预计“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项目的推进将大致遵循先路上交通后海上运输、先铁路公路后港口码头、先传统近邻后争取其他国家的顺序,国内股市中的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等板块将因此受益。
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石化、能源行业,也将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民生证券分析师陈亮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建设初期大抵是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带动区域内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廉价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将逐步打开区域外市场,价格上或有向上空间;而在中后期,随着沿线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内的能源需求或将被进一步激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