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发展自有奶源
- 发布时间:2014-11-13 05:32:55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进口乳制品大量涌入,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反映出我国鲜奶生产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对此,国内乳企应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自有奶源,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新一轮奶价波动再次袭来。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定点监测显示,10月最后一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由今年初最高点的每公斤4.27元下降到3.88元,同比持平。
奶价为何会出现如此波动?
从生产角度看,经历去年的“奶荒”以后,企业加大了奶牛引进及牧场建设,为奶源提供了强劲补充。同时,今年市场逐渐进入丰奶期,奶牛疫情总体比较平稳,奶牛场运营健康。
从贸易角度看,国内乳制品行业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全球乳品产量今年呈上升趋势,我国大量进口奶粉和国内需求放缓双重叠加,导致价格走低。另外,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将于明年3月底到期,不少欧洲乳品厂已开始将目标流向定位于中国市场;今年9月底,新西兰奶业巨头恒天然宣布,下调当季收购原料奶价格,也拉低了乳企对国内原料奶的依赖,倒逼其降价。
与传统牛奶生产国相比,我国乳制品企业的产品价格仍然偏高。据统计,今年8月,国际鲜奶价格降至每公斤2.41元;同期,我国生鲜乳价格为3.9元,高出国际价格6成。“进口原料乳粉量持续增长与其价格低有关,无论是今年初的每吨5000美元,还是9月份每吨22000元人民币,都远远低于国内每吨4万元左右的生产成本。”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国内外奶价出现较大价差,还在于奶牛品种差异和养殖水平差距。我国奶牛单产水平远低于国外,养殖成本则更高,挤压了奶农的收益空间。
目前,我国进口的脱水全脂奶粉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二,进口鲜奶则超过全球出货量的三分之一。进口乳制品大量涌入,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也反映出我国鲜奶生产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不利于我国奶源基地的建设。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国内乳制品企业目前主要依靠液态奶特别是高端液态奶的高额利润来维持行业盈利水平;如果价格低廉的国外液态奶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必将会冲击整个奶业链条。
我国相关企业应如何应对?宋昆冈建议,国内乳企应大力发展自有奶源,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这样既能保障企业原料奶质量安全可靠,又能稳定奶价,降低国际市场波动产生的影响。”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所研究员李志强认为,受土地、水资源约束以及饲料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未来我国奶牛存栏量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较小,产量提高主要依靠提高奶源生产能力。他建议,加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提高现有奶源生产能力;实施原料奶收购指导价制度,研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生鲜乳收购价格体系。
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奶业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于行业组织体系不健全,导致乳品安全管理上的行业自律缺失。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乳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