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健康“隐形杀手”车内横冲直撞

  • 发布时间:2014-11-13 00:32:2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买过新车的消费者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开车门便闻到一股强烈的异味,这种味道通常不被驾驶者们所在意,但却在暗处扮演着“健康杀手”的角色:这种气味里极有可能存在超标的甲醛、苯等混合物象,会使人们造成头晕、恶心、咳喘等“乘车综合症”,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了解,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车内辐射、空气污染等看不见的“健康杀手”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然而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和法规却仍有待出台。

  车内污染成健康隐形杀手

  随着汽车成为人们的常备工具,其舱内环境的健康环保程度也开始为业界所关注。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公布了对汽车GPS导航产品的质量抽查结果,本次共抽查了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导航产品,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4/5,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6.2%,共发现有13批次不合格GPS导航产品,且全部是“辐射骚扰”这一项不达标。

  在汽车里安装GPS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车载导航的辐射与手机类似,使用辐射骚扰/辐射干扰场强不合格的车载导航产品,其辐射强度相当于一部通话中的手机,长久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辐射骚扰外,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被认为是汽车业所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装饰材料,它们散发出的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据权威机构检测,目前市场上不少汽车车内有害物质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尤其是一些中低档的汽车超标率更高。例如,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国外的一项研究测试更是表明: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这6个月内,可导致乘车者身体不适,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车祸。

  正因为如此,汽车车内空气污染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被美国列入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

  期待强制标准出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GPS导航部分产品被查出不合格,但相关企业却无须承担相应责任。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尚无车内电磁辐射的强制标准,这次国家质检总局是依据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和GB/T19392-2003《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等标准的要求对GPS进行检测,这些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

  和车内“辐射骚扰”一样,针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环保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国家质检总局)于2012年3月联合发布了中国车内环境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称《指南》),对车内空气中的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污染物设置了浓度限值,并明确了采集检测样本的环境条件、方法与设备,但《指南》并非强制性法规,只是行业技术标准。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中国市场上很多汽车之所以在车内污染处理方面不过关,非不能而是不为。

  有业界人士称,改善车内环境,车企必须进行生产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以及使用环保材料,这样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这也导致了企业很少会主动在改善车内环境上下功夫。另外,新车出厂后,一般要等有毒有害物质释放一段时间才能销售,这样不仅占用更多库房,也将减缓资金回流速度,再加上市场需求旺盛,很多新车从生产线直接就到消费者手里了。

  专家认为,让所有汽车生产厂家都主动改善车内环境质量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

  而在前不久召开的车内空气质量与绿色之星产品技术圆桌会议上,部分整车企业代表建议,环境保护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从源头控制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物质含量,加强对材料和汽车零部件的检测认证,让不达标、缺乏信誉的材料和零部件没有市场。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不日将组织召开研讨会,对上述《指南》进行重点修订,目前已经在开展相关实验,标准修订的主要时间节点也初步确定。另外,根据环境保护部的部署,强制性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也将在2015年底出台,2016年实施。这一强制性标准一旦实施,意味着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如果不达标,将不能上市销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