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人气“爆棚”的背后
- 发布时间:2014-11-12 12:31:07 来源:海口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双十一”网购狂欢又来了,以往主要是电商捞金的黄金档,今年不仅线上热闹,线下同样精彩,而面对各大商家推出的各式优惠诱惑,有人疯狂有人则选择冷静地纯围观。
业内人士表示,继电商推出“双十一”促销活动并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电商造节似乎成了一种风气,好像一年不推出几个节日进行几轮打折都刷不出存在感。那么,为何电商如此热衷造节,消费者又是否买账呢?
□本报记者 李银
“双十一”也成为传统商家的狂欢时刻。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传统卖场“借力打力”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人造节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现已不仅仅是电商的节日,也成为了传统卖场的狂欢时刻。
从市区多家实体卖场透露的销售信息来看,电商在“双十一”酝酿形成的消费大趋势,在客观上也给实体店带来了不错的商机。据东方广场卖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双十一”,传统卖场pk电商平台,自11月8日—11日,全线商品满110送110,其中,购买周生生黄金每克立减6元,中国黄金每克立减15元,活动期间卖场销量大幅提升。“实体店不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上都更具优势,借着‘双十一’商场大幅让利,顾客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这位工作人员说。
在泰龙商城一楼经营女装的王丽丽告诉记者,受传统卖场促销影响,11日个体商铺的生意较平时冷清。她说,针对“双十一”店里也做起了促销,全场商品均打8折,优惠活动持续到12日,个体商铺所销售的商品均由个人从广州进货,加上租金、运输费、人工费等,小店经营上盈利不多,所以“双十一”活动并不能像大卖场的促销力度那么大。不过,个体商铺所销售的商品每件产品只有一件,销售的是特色,相信“双十一”过后,小店的人流量及销量又会大涨。
“提前与厂家沟通,保证货源充足,除了价格吸引人外,每年的这天我还要在店铺宣传方面下很大功夫。”张先生告诉记者,“双十一”就是一次对电商的大考,不仅决定着今年业绩的好坏,甚至对来年的经营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业内人士陈小姐表示,从近两年“双十一”的反馈看,消费者已经从最初的非理智“冲动消费”中清醒过来。许多品牌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渐渐意识到,品牌在线上线下的款式相差很大,实体店推出不少当季新款,而线上则多为库存旧款。“双十一”期间网店中的“超特价”产品不乏工厂的瑕疵品甚至假货。因此,一些消费者在经历了网购的不快之后回归传统百货门店。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股“双十一”风潮之下,传统的实体店实际上已经在趁势“借力打力”。实体门店销量增高,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有这个需求在,商家抓住契机释放消费势能,使得销售额增长。总体而言,“双十一”对实体店的冲击影响较小,更多的是带来了商机。
电商为何频繁造节?
虽然电商造节带来了实惠,但是仍有市民会有疑问:“电商为什么这么热衷造节?”“如果没有双十一,对于我们来说11月是传统上的绝对淡季,因为金九银十的旺季刚刚过去。”张先生在淘宝网经营着一家女装店,他告诉记者,通常“十一”黄金周前后会透支后面的购买力,11月份的时候比较难熬,因此对于一些中小卖家来说,必须通过促销来重新刺激消费。
高级教师冯老师对此表示,电商造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民消费,带动了经济增长。不过,名目繁多的节日让人眼花缭乱,说到底不过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像“双十一”这样的人造节日,商家摩拳擦掌烘托“人气爆棚”的氛围,目的无非是拉动消费。给“节日”造势无可厚非,消费者却应持有理性态度。同时,“造节”活动或可有效释放民间需求,开启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利时代”。在这场不见刀光的争夺中,对电商来说,烧钱请客的终极目标,就是抢占手机支付应用场景,改变普通人的消费习惯。
海南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毅武说,过于频繁的“造节”促销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购物疲劳,长时间熬夜疯抢、无节制的网购成瘾等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此外,由于电商行业鱼龙混杂,电商价格大战不断爆出虚假促销、快递变“蜗牛”等问题,整个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服务功能面临考验。因此,网络销售不能仅仅依靠“造节”来冲击销量,无度“造节”只会过度消耗市场,引发消费者的购物疲劳,让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从狂热走向平淡。对于广大电商来说,只有更加注重日常营销,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赢得信誉和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只有着眼长远,不断改进服务,用心打造品牌,根据行业优势探索线上、线下双赢的营销模式,才能让消费者保持网购热情,理性、愉快地消费,共同推动电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