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临 还准备“血拼”?
- 发布时间:2014-11-10 05:32:42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11月11日,又来了。“双十一”这个由电商创造推动出来的网上购物狂欢节会再度火爆吗?
“双十一”对于电商来说是名符其实的 “吸金节”。2012年 “双十一”,全国网购额达191亿元。2013年“双十一”,仅支付宝交易额高达350亿元。
前几年的“双十一”,网购达人们在享受血拼的快感后,细细盘点一下战利品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快乐:有的被商家的“优惠”促销忽悠,特价99元买回的衣服,实体门店里仅售78元;买回的货物和展示商品不一样,要维权退货却很难;心血来潮抢回的东西,却被束之高阁;付款近十天了,货物还没有收到……
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 “双十一”还会存在吗?疯狂的抢购行为今年还会持续吗?电商们的服务水平和诚信度会提高吗?售后物流环节有保障吗?
11月5日,距离“双十一”还有6天时间,以淘宝网、天猫、京东等为首的各大电商早早就打出了发红包、大促销等诱人广告。身边很多朋友也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在网上“血拼”一番。太原市民王晓红说:“去年‘双十一’过后,单位门口的快递都堆成了山。这两天,同事们已经纷纷开始讨论需要购置的物品了,估计今年‘双十一’比去年还要火爆。”
“去年‘双十一’,熬夜花了三个月工资却买回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很后悔冲动抢购行为。今年,我会吸取教训,网购会更加理性。”太原市民王翔表示。“俗话说,买家没有卖家精。今年‘双十一’前我认真做了功课。看购物网络攻略,设定购物品种、消费数额,并到实体店内了解,力争做到冷静消费。”李莉说。
10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56.1%的受访者打算在今年“双十一”网购,24.4%的受访者直言属于网上冲动消费的“剁手族”,对于“双十一”54.2%受访者最担心虚假宣传、价格虚标。
调查结果表明,“双十一”并不是电商剃头挑子一头热,而是有众多的网购粉丝追捧。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网购寄予厚望的同时,表达出对电商的不信任。
在经历了“双十一”网购中的各种波折之后,人们的网购消费更趋理性了。
国家工商总局总结出“双十一”消费者受到侵权的“重灾区”:假打折误导消费者,以及虚假宣传及违法广告;网络经营者使用“全网价格最低”“史上最低价”“销量第一”“排名第一”等违规用语开展广告宣传。
为此,今年国家工商总局针对“双十一”加强了对电商的监管。
10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约谈了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10家电商,主要围绕“销售行为管理混乱”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并提醒各大电商企业,“双十一”要防范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严禁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信息发布,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禁用“史上最低价”等宣传语。并要求商家严把商品质量,保证送货以及退换修服务。要严格履行对消费者做出的承诺,妥善、高效处理消费者投诉。
同时,我省相关部门也对快递业务旺季期间服务做出规范,要求快递企业应持续提供快件收寄和投递服务,不得擅自停收或停投快件。有了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约束,今年“双十一”网购环境一定会有所改善。
专家表示,“双十一”这种集中引导性的电商消费模式与近年来备受诟病的 “十一”长假似有相通之处。消费者集中网购,严重透支体力、精力,同时对电商、银行、物流等行业形成巨大压力,造成服务不到位。随着网购的日常化、普及化,电商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网购进入新常态下的经营服务模式,让网友们能够在更加分散的日子里享受到互联网颠覆商品零售方式上所带来的红利。
专家同时提醒消费者,面对“双十一”,要理性网购,并擦亮双眼,防范网购带来的交易风险。
本报记者 谢昌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